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方式
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专题栏目>>认识佛教>>认 识 佛 教 01
认 识 佛 教 01
2007年04月13日09:09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5802 字体: 繁體

认 识 佛 教 01

谢玉贤著

生在道州一遍红,三岁吃斋又修行,娘爷生我七子妹,我弟满个力文亲,修行上天脱凡尘,我是八卦显阴兵,凡人有难凡家庭,生在北州是朵花,开天辟地送入他;生在刘家是朵花,娘爷害我十八家,一岁修行,八月十五上天庭。三世封我麻姑仙,世世代代在天庭令,我父期林刘文清,修行二千四百载。封我同天同寿大母娘娘,世界随你请动,威灵显圣,封我二十天王母娘娘,加封再封无边,王母娘娘令!

生天生地,何不生我,生得我何者之用,有凡间讲经又说法,年年春季我会神,大神小神中神传会过,大天帝君,广佛帝君,王佛帝君,在生度我,四季广文,百年成道,还在凡中,三世脱下凡间阴魂,再能在九天玄敕令,天帝我是此,万无法令,三十三天圣天由命,闯过层层关口,百炼八门,再能修成元古帝君,急急如令。观音传道,不能空门,我是观音弟子之名,观音降下,四宝元宝法令,我是二十七生观音姓名,元古之敕令,急急如令。

前 言

俗姓谢名秀观字国英,1932年出生在湖南省桂阳县浩塘朱美村,清贫之家。母亲体弱多病,外婆吃长素信仰宗教,村侧有个开化寺,慈善事业和对联“开花结果,化俗成真。”“开九叶莲花大地春光灿不老,化十方擅那普天瑞气色常新。”的因缘果报,普度众生之至理,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从小育化了一颗良善好心。初中毕业后,于1949年加入了开化寺慈善会,法名性善。

1950年—1953年在三合乡人民政府任秘书,1954年至1992年先后在区、县供销社担任会计统计工作。1985年参加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中国统计干部函授学院学习,获大专专业证,1988年获全省统计先进工作者,1987年至1989年先后获取统计师和高级统计师职称。同时被评为全省供销社劳动模范。1990年由女素梅介绍投在肖春生和元古李英师傅门下,多年往南岳进香。1992年退休,1993年12月离岗。1996年分别参加福建泉州市、宁夏自治区佛教协会弘法利生委员会。以释上明下谦师为主,向“福建省浦田寺、广化寺”申请主办“佛书借阅点”年余,由于因缘不足,条件有限停办。1999年—2004年在县鹿峰寺任会计。2000年由释上耀下成师授三皈依,法名乾善。

为了提高信佛素质,加强学佛建设,我把对佛教的认识理解,学佛的心得体会,汇集这本小册,献给学佛初机和同修参阅。由于学识浅薄,水平有限,错误难免,不妥之处,敬请高僧大德、善知识和广大信众批评指正。

佛光普照,众下大地,万物齐生,集中三宝,信者万福

法音遍流,无上天道,亿念俱空,精修六度,行者亿祥

末学谢玉贤

壹、认识佛教

我们修学佛法, 一定要对佛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消除一般人和同修对佛教观念的偏见和误会。要想真正认识佛教, 首先要了解佛教的创始人是谁?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 这些对于我们修学关系密切, 非常重要。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 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 牟尼”是寂默的意思, 寂默就是清净的意思。他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的一位太子,叫那达摩·悉达多。“佛”是觉者、智慧觉悟的意思。释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 就是现在的尼泊尔, 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注1】

一、佛陀示现人间,八相成道:

(一)、降兜率。《因果经》上说:“在过去久远劫前,燃灯佛住世时,有位善慧买五茎莲华供养佛,位于空中,化成宝盖。有一天得知燃灯佛将从此路过,为避泥泞,便脱鹿皮衣,并将头发披在地上,待佛走过, 燃灯佛为善慧授记。将来必于五浊恶世作佛,号释迦牟尼。”又经过了若干劫于迦叶佛时,修菩萨行功德圆满,生兜率天。四千岁,期运已满,即将下人间示现作佛。先观五事:1、度众机缘已熟。2、时节度化适宜。3、哪个国土优胜。4、种族哪个尊贵。5、谁为真正父母。决定托生净饭王之家。

(二)、托(住)胎。《因果经》上说:“善慧菩萨从兜率乘六牙白象,从右肋降入母胎。当时有五种瑞相、六种震动。【注2】住胎以来,每日天人送食,不再吃荤腥。

(三)、出生。四月八日在蓝毗尼园,无忧大树下从摩耶夫人右肋出生。而于四方各行七步,每行一步地上即有大莲花自然涌出,而作狮子吼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九龙吐水洗浴。大赦国内监狱犯人,布施七日修福。

(四)、出家。太子悉达多诞生七天,母亲就去世了,由姨母摩诃阇波提抚养,七岁时候就开始学五明和四吠陀,①演习武义,灌顶立位,十七岁时结婚。②出游四门,东门遇见老人、南门见病人、西门见死人的痛苦情形,北门看到沙门,修圣道得解脱。③落发贸衣,二十九岁出家求道。

(五)、降魔。《因果经》上说:“太子到伽耶山苦行林子中,日食一麻一麦,六年苦行,修习禅定。身形消瘦,牧女献糜,天人献衣献草,菩提树下坐金刚座。降伏魔军”。

(六)、成道。于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夜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豁然悟道。证得一切众生和诸法都由因缘而生的微妙真理,十二因缘唯入正道,不生不死。

(七)、转法轮。佛成道后,能碾推一切烦恼,转凡成圣,说法度生45年。

(八)、入灭涅槃。佛说法八万四千法门,所要度的众生皆已度尽,还未度的众生,皆已作了得度的因缘,在二月十五日午夜进入涅槃。世寿八十岁。

佛教非正式传入中国是在周朝时, 已经陆续传过来了。正式传来我国是汉朝,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 国家正式派了使节中郎将蔡音等18人到西域礼请竺法兰和摩腾二位法师, 到中国来之后, 由负责外交的鸿胪寺, 寺是汉朝时政府办事的机关, 是帝王所辖的一级单位。以国宾的礼节招待他们。最初二位法师把佛像、经典正式带到中国来, 为中国朝野欢迎接受。以后由于想把他们常留在中国, 就增设一个单位, 由九个寺增加到十个寺。这个寺就是佛寺, 佛寺是从这里开始的。

最初的佛寺是洛阳白马寺, 是中国佛教的第一个寺。佛教传到中国来, 就服从中国的文化、顺从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顺从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与儒道的思想和我们的生活文化融为一体。

二、什么是佛?

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 译为智慧觉悟、觉者的意思。即自觉觉他, 觉行圆满。对宇宙人生的真相, 根本道理, 能透彻究竟觉悟的大圣人。能与天地合德, 与日月合明, 与四时合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 是人格意义上的佛。佛代表真善美, 获得至高至善的真理, 美满幸福解脱, 达到涅槃, 常乐我净, 这就叫做佛。

佛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大智慧。分为三种智:

1.一切智: 就是正确了解明了通达宇宙的本体, 一切法总相即空相的智。

2.道种智: 就是能够正确知道宇宙无量无边, 森罗万象的产生, 演变过程、原因、结果, 完全明了与通达的一切法相差别的智。一切智照空、道种智照假。

3.一切种智: 就是正确无误证实宇宙人生, 万事万物的真相, 本体与现象是一不是二, 对诸法实相究竟圆满的明了, 没有丝毫的迷惑和差误, 通达总别相, 化道断惑的智, 照空照假中皆见实相。

从智的作用上讲就是大觉悟、觉而不迷, 能了知一切, 觉悟一切在生活上起作用。觉也有三类:

1.自觉。是自己觉悟了; 能觉是自己有智慧。是断尽三境内(性、独影、带质)和三界外(欲、色、无色三界)的尘沙无明惑, 才能算是自己觉悟了。

2.觉他。将自觉真理, 说法启迷、普渡众生, 能够帮助别人觉悟。

3.觉行圆满。把自觉觉他的思想言行, 做到究竟圆满。①自己智慧圆满, ②觉他功德圆满。智慧德能、觉悟的程度, 已经达到究竟圆满的最高境界。具足众德叫做圆; 全部充实叫做满; 照破无明而不迷叫做觉; 了解领会而不惑叫做悟。就是对世间一切事理, 无不彻底了知其真相。就叫做圆满觉悟。

释迦牟尼佛三种智三类觉都全部具足, 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 得到究竟圆满, 完全正确的通达了解。

佛还有十种称号: 1.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 2.应供(应受人天的供养); 3.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 4.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 三明五行悉皆具足); 5.善逝(自在了脱生死、好去入于涅槃); 6.世间解(能了解世间的一切事理); 7.无上大士(至高无上大士); 8.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 9.天人师(是一切天人的导师); 10.佛世尊(是世人共同尊敬的人、为世所尊)。

三、什么是法?

法是指一切万事万物, 不论大的小的, 有形的无形的都叫做法。有形的叫色法; 无形的叫心法。大智大觉的对象, 就是无尽时空里面所包含小的微尘, 大的虚空法界, 一切万事万物, 就是智觉的对象, 用一个总代名词就叫做法。梵云达磨, 为通於一切之语。小的大的, 有形的(色法)无形的(心法), 真实者、虚妄者、事物其物者、道理其物者、自体、轨则、道义、皆悉为法也。楞严经与唯识论等把一切有为无为、有漏无漏法、归纳为五法: 1.相。森罗万象的事物、情与无情、千态万状、其形相各各不同是为相。2.名。依种种相、假设种种名、以表说明解释、是为名。3.分别。于万物的相及名, 思量之识别之、于是有所谓大小、高低、美丑、是非等出现, 是心识为分别。4.正智。指无漏心心所、离虚妄分别, 观名相互为其客, 离常离断、如理而知是为正智。5.真如。由正智所证得的境界、心境皆寂、一如真如的体性、是为真如。前三种是所变境、皆属有漏法。第四种是就法相正观法性、属于无漏法; 第五种心境一如, 湛然寂灭。

法宝中的四法: 即教、理、行、果。教法是佛所说破无明烦恼的言教; 理法是教中所解释的义理; 行法是依理所修的行持之戒定慧; 果法是行而证的觉果, 行满所得有为无为之证果。菩萨修行的四法: 即不舍菩提心, 不舍善知识, 不舍堪忍爱乐, 不舍阿练若。占察经中所说的信解行证四法: 信满法, 依种性地, 决定信诸法不生不灭, 清净平等, 无可愿求故。解满法, 依解行地, 深解法性, 知如来业, 无造无作, 于生死涅槃不起二想, 心无所怖故。行满法, 依究竟菩萨地, 能除一切诸障无明梦尽故, 一切功德行满足。证满法, 依净心地, 以得无分别寂静法智, 及不思议自然之业, 无求想故。

五法: 信戒施闻慧。是在家居士学佛生活必备的五法; 1.信具足。皈依了佛法僧三宝, 应有坚定正确的信仰。就要正信为根本, 坚固不动, 这种信心是天魔外道不能坏不能动摇。2.戒具足。五戒无缺, 止恶行善, 遵纪守法。3.闻具足。求正觉解脱, 非闻法不可, 专心听闻讲授经法, 解行合一。4.舍具足。行平等施, 修解脱施, 勤施常施, 无住净施。5.慧具足。法随法行而体悟真谛, 闻思修三慧、如实知四圣谛、正确了解诸法实相。

法有法性、法相、法力、法门等。法性又名真如实相; 真如为万法之体, 在染在净, 在有情, 在非有情, 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是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的别名。法力是佛法的力量, 正法之力能除灾伏恶也。法相: 是诸法显现于外, 各别不同的相状, 诸一性殊相殊别之相, 一切世谛有为无为通名为法相。法门是佛所说之法有种种差别, 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修行者入道的门经, 故称法门。

四、什么是佛法?

佛法就是无尽的智慧觉悟, 觉了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法; 是一切合理的必然的具有永恒不变的道理, 真理; 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永远存在、包罗万象、千真万确、颠朴不破的,是事物的真实实相,宇宙人生的一切真理。佛法是真理的化身,是人生的、生活的智慧,是智慧的结晶。是佛陀所知所证所得所说之法, 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是觉悟, 智慧, 解脱, 利众之法; 佛法根本是为了脱生死, 普渡众生。诸法无我的法是对所有事物的总称; 法仅指佛学中的名词、定义、概念、判断、推理、规律; 佛说种种权巧方便之法, 包括了三藏十二部, 八万四千种修行的方法, 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法界之真理, 称为法宝。这是法贯古今之法。佛法是救度众生的法门。佛陀随机随缘说一切法, 教导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的修行方法。古人常讲"佛法无边"。确实是无量无边、博大精深。所觉的对象没有边际、能觉的智慧也没有边际, "世间好话佛说尽", 这是无量无边的智慧, 诸位要记住, 这是自己的本能。佛法是人生的生活的智慧。概括的讲有世出世间法, 五乘佛法: 世间法有人、天二乘; 出世间法有声闻缘觉, 菩萨三乘。宇宙万有五位百法:(1)心法八,是识的自性;(2)心所法五十一、是识的所属;(3)色法十一、是心法所法之所变;(4)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是心法所法和色法的分位,也是与心色皆不相应的法;(5)无为法六,即前四法的实性,合之为一百法。

1.世间法: ①人乘只讲究最根本基础做人的条件, 说做人的道理、教以修持五戒, 可保不失人身, 做人有做人的标准、人格; 有现代的人生观。五戒是: 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据经中说: 每持一戒即有五位善神随身保护, 若持五戒, 即有二十五位善神随身保护, 皆得逢凶化吉。②天乘是讲升天的道理, 教以修十善的教法。

2.出世间法。①声闻乘。是修苦集灭道的教法, 三十七道品, 四正勤: (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四念处: (身受心法); 四神足(欲勤心观); 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 七菩提分; 八正道。而证阿罗汉果; ②缘觉乘是修十二因缘的教法, 由因悟果,悟空苦无常而证辟支佛果。③菩萨乘是为度众生发心修行具广大誓愿(四弘誓愿)、修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六度万行、普渡众生、经三大阿僧祗劫、百世修福慧, 证成佛果, 故为大乘。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上求佛道、下化有情、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是名菩萨, 证得佛果。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根本区别:世间法只知行善积德,做好事做好人求福报,求健康长寿,平安,幸福命好上天堂,却不知道也不能了生死轮回。出世间法是福慧双修要转识成智,转迷成悟,转凡成圣。了生死,出轮回,出五行,超三界,继慧命,成佛道,度众生,这才是学佛最终的真正的目的。

佛法是从慈悲发挥出来的、慈悲为本是佛教的本质, 佛陀的心髓。

佛法是一门高深而完整的科学文化体系。【注3】

我们要多读了义经典。净空法师说: 《无量寿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三部经是全部的佛法, 是一切诸佛共同佛法的总纲领。

五、什么是佛教?

(一)佛教的意义。1.佛教是佛陀的教法、教学、教育、教导、教训、教诲、言教和身教。2.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3.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三世的教学。4.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美满幸福的教导。5.是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教学的对象看是九法界众生, 包括六凡(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三圣: (菩萨、缘觉、声闻)叫九法界。(是十法界除去佛界就是九界)。

从教学的范围看: 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教育; 中国孔子的教学是讲一世(生)只讲现前人道、不讲过去未来、不管五凡三圣八道。

从教导的内涵(容)看、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 教(佛陀言教)理(所说道理12部经典)行(依道理而修行的方法)果(由修行而获证道果)。时间上讲过去、现在、未来; 空间上讲眼前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 教导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鬼神的关系。

从教训的方法看: 是活活泼泼的没有丝毫执著, 非常放开自由; 能够适应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地区; 教学艺术、重视启发、旁敲侧击、自己领悟; 契机、契理。契机是符合不同众生的根机; 契理是针对不同众生迷惑(烦恼、无明)分别符合真理的训诲。

从称呼上看, 称释迦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本师), 佛教的创始、创办人; 我们自称弟子, 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称呼出家人为"和尚", 实际在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和尚"是印度话翻作"亲教师", 就是亲自教导我们的老师, 相当于学校校长。教学的老师称作"阿阇黎"; 他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模范, 我们可以跟他学习。

从道场的组织(佛教寺院)是教学与艺术的结合体; 好象学校和博物馆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体系。丛林道场(大寺院)的佛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象学校一样提倡大家一块共修; 建立有制度有章程、有办事的原则、有住持也称方丈和尚, 下有三大纲领执事。首座管教务, 维那管训导, 监院管总务。

从供奉设施、教学工具看: 是用来表法的; 佛门里面一切佛像菩萨像天人像表法的意义: 一切佛像都表性德, 性德无量无边, 一个名号, 一个像不能代表, 所以就造许多名号, 形象来代表, 是这个意思。一切菩萨罗汉像代表修德, 也是无量无边, 没有修德、性德就显不出来。佛代表"本性", 菩萨代表"相、用"。无量无边的相用, 分为两大类: 知和行。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学说, 就是从佛教来的。佛家讲"解行相应"。不管多少, 不外乎"解行"两大类。阿弥陀是无量的意思, 一切都无量, 智慧神通, 道力无量; 寿命、光明无量。寿命是表时间, 光明是表空间。阿弥陀佛代表自性。无量时空里所有一切都是自性本来具有的, 这才是阿弥陀佛的本意。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 代表"行"; 大势至菩萨智慧第一, 代表"解"。每一尊佛, 每一尊菩萨各代表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 代表宇宙之间的一种真理。

从寺院的建筑方面看; 供佛的大殿。从外面看它是二层, 里面看是一层, 这都是有意义的。从外面看真俗二谛; 里面告诉我们, 真俗不二, 万法一如。外表是有差别, 实质是一致的, 没有两样。正规的建筑, 一进山门就是天王殿。当中供奉弥勒菩萨, 是朔的布袋和尚像, 笑咪咪的样子, 这就是告诉人们; 你们想学佛吗?先要笑脸迎人, 不能发脾气; 他肚皮很大, 代表什么都能包容, 不与人计较, 代表平等心, 喜悦相; 对任何人, 对任何事物, 心里都欢欢喜喜, 平平静静的。所以弥勒菩萨面对着大门, 告诉来者: 要有我这个条件, 才够资格入佛门学佛; 护法神四天王分东南西北。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 国是国家), 主持一个家庭, 公司……国家的事务, 一定要负责尽职。手拿琵琶, 做事不可操之过急, 不过不及。南方增长天王(学问、智慧、品德、才能都要增长)常求进步, 与时俱进; 手拿智慧之剑"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西方广目天王。叫我们多看; 身上缠着一条龙, 表变化无常, 要从容应付。北方多闻天王, 叫我们多听, "舍已之短、取人之长"; 手上拿着一把伞, 是遮盖; 广学多闻, 防止染污。

从供具上看也有深刻的含义。都是表法的。供水, 代表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干净、平静、平等。供花、代表"因", 开花结果。表六度万行。供果, 教我们看到果时, 想起要得什么样的果报, 就应该要修什么样的"因"。灯代表智慧光明, 香代表戒定真香、心香。香是佛教的供养仪物之一。具有流佈芬芳、消除秽气、驱逐蚊蚋、正念消神表伸诚敬等作用。烧香乃无为正法之香、薰诸臭秽断无明恶业、悉令消灭。诚信的礼仪、福德庄严。为能通入信心于佛之使,以能通信息故云佛使。一般有线香(又叫仙香、长寿香)涂香、末香、盘香、中香、信香(化香而表信)檀香。其正法香有五种:(1)戒香(能修诸善断诸恶),(2)定香(信大乘心无退转),(3)慧香(常于身心外观察),(4)解脱香(能断一切无明结缚),(5)解脱知见香(觉察常明,通达无碍)。香神又云香音神、八部众之一乾达婆神,食香从身放香故云香神。香火因缘:古人盟誓设香火告神,故佛家谓彼此契合曰香火因缘。香光庄严:心念佛、佛随逐于吾身,犹如染香气之人,身有香气。救度真经中有二十四种香谱,应用法密示吉凶。

(二)佛教的伟大。佛教是至高无上的,大信大愿,大行大孝,大根大本,大能大雄,大法大乘,大无畏,大菩提,大涅槃,大圆满的佛教,主要表现在:1、伟大的超凡教主。2、伟大的高尚品德。3、伟大的慈悲善心。4、伟大的智慧觉悟。5、伟大的博爱境界。6、伟大的利他行为。7、伟大的文明动力。8、伟大的出世精神。9、伟大的普度思想。10、伟大的成佛果位。美国罗登博士说:“佛教为今日人类之救星!”马克思说:“辩证法在佛教中已经达到很精细的程度”。恩格斯说:“人类到了释迦牟尼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高级阶段”。斯里兰卡前总理达理达拉奈克说:“佛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鲁迅说:“释迦牟尼真是伟大的圣哲”。

(三)佛教与其他宗教有十个不同的重要特征:1、佛教主张理智信自愿信,反对迷信盲目信。2、佛教认为宇宙人生是因缘和合而有,否认开始第一因和自性;否认主宰宇宙造物主(神)的存在。3、佛教不是空谈玄理的唯心主义,而是证实宇宙人生真理,主张创命论,反对宿命论。4、佛教是以出世精神干入世事业,以人为本,育人成道,并非不关心现实问题。5、佛教是尊师重教的道德化的宗教,并非维护神权的道德。6、佛教只有一真法界(佛性)是真,其他一切都是假。认为人人具有佛性,皆可成佛,而其他宗教决不许可人成为上帝。7、佛教教理具有包含性、圆通性。其他宗教相信自己教的教义才是唯一的真理,甚至认为其他宗教教理为邪说,具有排外性。8、佛教是平等的、民主的、重理性的。其他宗教分等级,独断专行,具有独裁性。9、佛教是科学的,并非反科学的。爱因斯坦说:“佛教是一切真正科学的原动力”。10、佛教往生极乐,圆成佛果,与其他宗教的“上天”是根本不同的。

(四)、佛教的形态(式)。有五种佛教。即传统的、宗教的、佛学的、发展的、邪门的佛教。目前社会中佛教至少有五种不同的形式, 同时出现在世间,我们要分辩清楚。

第一, 传统的佛教。又称:基础的原始的佛教,原本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是一个寺院丛林, 重视师徒的传承, 习苦行,修禅定,修六和敬, 是和乐, 清净、平等、民主自由的僧团; 无固定的云水的披百衲衣,托钵化缘, 日中一食, 树下一宿的出家生活。每天读经, 由信起修,修戒定慧; 六度万行,上课八小时, 修行八小时,行解相应。一年一度进修再教育, 结夏安居等优良传统, 但是传统的佛教现在很少见了。其他的佛教也都是在变了质的。

第二, 宗教的佛教。国家与众生都认为佛教是宗教, 把佛教看成综合物质精神的科学的宗教。摆在外面的形式确确实实是宗教。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是社会和历史的产物。它包括宗教的信仰,感情,礼仪,组织四个要素和五性:1、群众性,2、民族性,3、长期性,4、复杂性,5、国际性。是五大宗教(天主、基督、伊斯兰、佛教、道教)之一。寺院的佛事活动; 早晚课殿; 烧香、拜佛、诵经、礼拜、祈祷、过佛教节日。打皈依, 回向, 开示, 讲经说法, 佛(禅)七, 经忏超亡。放焰口蒙山, 普佛, 设斋结缘, 庙会放生等。每天供供佛、修一点福报、是名符其实的宗教。我们已经没有法子否认佛教不是宗教。

第三,是佛学。现在有些大学开"佛经哲学"课, 把佛教的经典当做学术哲学来研究。佛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系统, 是一切众生所必需。它能真正帮助我们解决所有问题, 从现前的生活问题, 到生死的大事, 没有一样不能解决的, 可见佛法内涵是非常博大精深, 把它缩成哲学一个部分当成学术看待, 不重视修行, 把佛教变成学术、哲学了。

第四,是邪门外道的佛教。不伦不类, 那是非常的不幸, 大家知道宗教是劝善的、劝人做一个好人、不干坏事、行善积德。学术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科学、增长知识, 对社会没有伤害。变成邪教、外道就很糟糕; 利用人性的弱点、拿着佛法作招牌、做出很多违背道德的事情、欺骗众生、伤害人民、扰乱社会、危害大众的安全, 那是变质变得太不像话了、太过分了。这些邪门外道, 他们的言词、行为有些很能吸引人诱惑人。一旦涉入, 等到事败, 知道吃亏上当, 后悔就来不及了。我们要看清楚, 不要上当受骗。

第五,发展的佛教。是佛陀以后的佛教、分为第一期小乘部派佛教、着重出家僧团在注解释义方面的努力。印度小乘上座(大众)部渐次分部总别二十部流派。传来我国后遂立俱舍宗、成实宗及律宗。第二期大乘宗派佛教、侧重于佛陀本怀、在精神理想方面的发挥。有中观(龙树)、瑜伽(弥勒)二宗。又有五教十宗。五教即四谛、无相、观行、安乐、守护五教;十宗即律宗(南山)俱舍(有)成实、三论(性空)天台(法华)贤首(华严)慈恩(相)禅(心)、密(真言)净土(莲)等十宗。但此二者的渊源、均不出原始佛教思想的延伸。已多少加入了历代古人的思想,以及各个时代环境中的特殊成分。

(五)、佛陀教学的目的方针。《无量寿经》上讲: 佛教是圆满地帮助我们解决众生一切苦难问题, 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的目标。教育的目的是断烦恼破无明出三界、得到真善美慧, 永恒真实幸福、离苦得乐。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文)译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按佛教的学位制度,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说明: 第一是正觉的学位, 称为阿罗汉(好比学士、宗教家); 第二是"正等正觉", 称为菩萨(好比硕士)第三是"无上正等正觉"是佛(好比博士)。

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启发真正智慧"。从因上说是破迷开悟。因为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往往看错、想错、做错。迷的结果是苦。从果上说: 破除了迷惑、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 不会看错、想错、做错, 结果一定是快乐幸福。

六、佛教的教理教法。

佛教教理教法可以概括为三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开示人生正理, 指导修学方法, 现简要介绍十二个方面。

(一)、一大事因缘。《法华经》说: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 出现于世, 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的真知灼见,能彻底的了解诸法实相。

(二)、两足蹲。即福慧两足、是佛的尊号。二德即智德与断德; 性德与修德。【注4】

(三)、1.三皈依。即皈依佛(发现真理), 法(宇宙的真理)、僧(奉行真理的人)。皈依自性佛(觉)、皈依自性法(正)、皈依自性僧(净),称为三宝。有六种三宝:①同体(一体、同相、自性本具)三宝;②别相(化相)三宝;③一乘(究竟法身为佛、一乘法为法、一乘菩萨众为僧)三宝;④三乘(佛之三身为佛宝,三乘之法为法宝,三乘众为僧宝)三宝;⑤真实(三身为佛宝,一切无漏之教、理、行、证为法宝,三乘圣众为僧宝)三宝;⑥住持(佛像为佛宝,三藏经典为法宝,剃发染衣比丘为僧宝)三宝。【注5】

2.三无漏学。即戒、定、慧。【注6】对治贪嗔痴。

3.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4.三福。人天福: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即是教、敬、慈、善四个字。是修行的大根大本。

小乘福, "二者受持三归, 具足众戒, 不犯威仪"。三归见上。"具足众戒"是统统把戒律的精神,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百丈清规, 全部做到。性戒杀盗淫妄不可改, 遮戒预防。"不犯威仪", 威仪就是仪表、风度、礼节、礼貌, 是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庄重举止。世间的风俗习惯, 法律、道德都不可违犯, 一定要遵守礼仪。

大乘福。"三者发菩提心, 深信因果, 读诵大乘, 劝进行者"。"发菩提心"就是四宏誓愿。【注7】"深信因果", 念佛是因, 成佛是果。"读诵大乘", 大乘经里讲的“缘起性空,无常无我;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和诸法实相的道理,能丰富学佛的营养。贤首念《华严经》、天台念《妙华莲华经》、禅宗念《金刚经》、净土宗念《阿弥陀佛经》、《无量寿经》一门深入, 念熟能背。"劝进行者"是劝人学佛修行, 帮助努力精进进步, 劝人念咒, 念佛求生西方。

(四)、1.四德(常乐我净四德), 四无量心: 慈(与一切众生乐), 悲(拨一切众生苦), 喜(见人行善, 离苦得乐, 深生欢喜), 舍(怨亲平等, 不起爱憎, 舍而不执)。

2.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 依义不依语,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依智不依识。【注8】

3.四圣谛: 苦集灭道, 是四种人生正确真理, 四者之理真实不虚谓之谛。【注9】集苦是迷界的因果; 道灭是悟的因果。

(五)、1.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见十善解释), 2.五明: ①声明。 ②工巧明。③医学明。 ④因明。⑤内明。【注10】

(六)、1.六念;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1)念佛: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众生之苦,我欲与佛同。(2)念法:念三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为诸众生大妙药,我欲让之而施与众生也。(3)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4)念戒:念戒行有大势力,能除众生之恶,不善之法,我欲精进护持也。(5)念施:念施有大功德,能除众生悭念之重病,我欲以善施摄取众生也。(6)念天:念欲界之六天乃至色界无色界之诸天,彼处受自然之快乐,皆由往昔修戒施之善根,我亦欲具如是功德,生彼无处也。佛弟子应念三宝,何故念彼生天。是以为自己善业之果也。生天是凡夫之法,何故念之?有人不堪于涅槃、故念彼之生天而起行趣求也。此六念为大小乘之通说。但念天依《涅槃经》有三种:一生天三界之诸天也;二净天,一切三乘之贤圣也;三第一义天,涅槃也。

2.六和敬。三福是个人修行的基础, 六和敬是僧团共修的基本守则和戒条。分理和与事和; 理和是证择灭大家一同修证此共同选择寂灭的道理。事和有六项: ①身和同住、和平共处; ②口和无诤, 是语言的不起争论, 大众相处,最容易造的是口业, 要"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③意和同悦, 心意共同欣悦, 思想一致, 投机融洽; ④戒和同修, 是戒律和同住公约共同遵守; ⑤见和同解, 建立共识、见解完全一致, 志同道合; ⑥利和同均, 物质利益, 一体均沾, 生活绝对平等。

3.六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怎么过日子?怎样待人处世?对事对物?要遵守的六个原则: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①布施度悭贪, 分财、法、无畏三种布施。要看得破、放得下、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放下就是能舍, 大舍大得。福报殊胜, 圆满的布施是印赠经书。三种布施具足。念念为别人, 不为自己就是布施。②持戒度毁犯。三学、三福、五戒、六和、六度等都讲了戒。但侧重点不同。三学讲戒是防身之恶, 独善其身; 三福讲戒偏重戒律、老师的教诫; 五戒是五不犯, 是自利的、诸恶莫作; 六和讲戒是戒律、公约共同遵守; 六度讲持戒是遵纪守法、范围宽广。国家有法律法令, 地方有风俗习惯, 单位有规章制度, 都要遵守。家规、伦常、长幼、秩序不能颠倒,都要兼全。③忍辱度嗔恚。分生忍、法忍、无生法忍,难忍能忍;逆境顺境、大小事情都要忍耐。一切法成于忍, 嗔恚会火烧功德林, 成佛的秘决就在这个忍字。④精进度懈怠。精是专精、进是进步。就是纯而不杂、专精一念, 积极努力进取; 勤除自己的妄念习气。最好一生只学一部经, 专讲一部经, 专念一部经, 一门深入的修学才叫做精进。真正的精进是默行。⑤禅定度散乱。义为静虑,禅是思维修, 离烦恼; 定是三昧, 止心于一境, 而离散乱的意思。即一心研修为禅、一念静止为定。禅定是指对一切境界不迷惑,外不取相, 内不动心。身、口、意定摄心正念, 清净无染。整个佛法修学的枢纽在"定"。各宗各派都是在修禅定。如教下修止观; 密宗修三密相应; 净宗念佛修一心不乱。连日常生活中, 如小定也含摄在其中。⑥般若度愚痴,远离无明。般若译为智慧, 即通达真理的最高智慧。包括有远离、明、清净、慧智、智慧六说。分别是识,无别是智。般若是根本智、真实智; 般若无知, 无所不知; 无知是般若, 是无所不知的本体; 无所不知是智慧, 是无知的作用。般若智慧是清净的圆满的; 能通达宇宙人生真相, 彻底解脱人生烦恼, 是圆融不碍的正智, 佛法的大智慧, 一旦觉悟、开悟、证悟以后, 是无边无涯的, 这才是般若智慧……。般若是人人本身具有的觉性。佛法就是般若, 般若就是佛法。

(七)、1、七菩提分: (1)择法菩提分;(2)精进菩提分; (3)喜菩提分;(4)轻安菩萨提分; (5)念菩提分; (6)定菩提分; (7)舍菩提分。【注11】2、七念:即六念加念众生为七念,是菩萨道。见《华严经》五十七卷。【注22】

(八)、1.八正道。①正见。②正思维。③正语。④正业。⑤正命。⑥正精进。⑦正念。⑧正定。【注12】

2.八功德水。①澄净, ②清冷, ③甘美, ④轻软, ⑤润泽, ⑥安和, ⑦除患, ⑧增益。【注13】

用此水饮用沐浴, 一身清净开神悦体, 智慧无上, 受益无尽, 世人能每天学此八大功德, 念阿弥陀佛、自然业障消除, 净土有份。

(九)、1.九法界; 六凡四圣十法界除去佛界, 即为九法界; 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声闻、缘觉、菩萨。

2.九品净土: 又名九品净刹、九品莲台、九品安养, 往生净土的九种修行等级, 即有九品分别的净土,。【注14】

(十)、1.十善, (1)不杀生而慈心于仁。(2)不偷盗而义利节用。(3)不邪淫而贞节守礼。(4)不妄语而诚实无欺。(5)不两舌而无争是非。(6)不绮语而言说有礼。(7)不恶口而出言慈和。(8)不悭贪而慈心舍施。 (9)不嗔恚而慈忍积福。(10)不愚痴而多闻增智。【注15】

2.十大愿王: (1)礼敬诸佛。(2)称赞如来。(3)广修供养。(4)忏悔业障。(5)随喜功德。(6)请转法轮。(7)请佛住世。(8)常随佛学。(9)恒顺众生。(10)普皆回向。【注16】

(十一)、十一法。比丘所应成就的十一种法、即戒、定、慧、解脱、解脱见慧, 根寂、知足、修法、知方便、分别义、不著利。

(十二)、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起、十二有支。是依因果法则, 以开示有情生命三世相续的真相, 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十二因缘是无明(不明道理贪嗔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诸业。无明和行是过去世所造的二因),识(业识投胎),名色(名是心识精神、色是父母精血属物质故称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儿长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人形、根境互相涉入),触(即出胎后与外境接触六根对六尘之感觉),受(即对外境接触生苦乐之感爱; 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果是现在之苦),爱(对境生爱欲),取(追求造作),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的果报; 爱取有是现在三因),生(再受未来的五蕴身),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 诸根朽坏为老, 诸蕴破坏为死)。

十二有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 至于无穷。说明人生的生死循环, 不断流转, 这是流转门的因果。选业受生死之果,谓之流转;修道证涅槃,止息生死。只要不生,就没有老死,无明灭乃至老死灭,谓之还灭。

七、佛教的十观

观梵语叫做毗婆舍那,是以正慧观察事理的意思,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一)从词语来看有十多种,现略举十种:①观心:观察自己的心性;②观法:观察真理的方法、住、行、向地无相,一切种智六种观法;③观空:观察诸法体空的道理;④观门:观看入道之门;⑤观行:观心修行、先观事理,然后起行;⑥观智:观见法的正智;⑦观解:观察解悟真理;⑧观慧:观察真理的智慧;⑨观照:用心光向心中看,照是一种修慧的方法;⑩观想:普观想,一心观想如来一心圆满之相。

(二)从事理意义和看法上来看,有十几种可以归纳为十观(点):1、世界观、科学观、人生观、平等观、道德观、教育观、生死观、素食观、唯识观、因缘观。

1.缘起的世界观(又称宇宙观)。世是以过去, 现在未来, 古往今来、无限时间为世;东南西北四维、四方上下、无限空间名界。从内容上分有情世界和物质世界(器世界); 从结构上分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个层次。从生命存在形式上分为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十个世界, 即十法界。

世界(宇宙)观是人类对宇宙的构成与变迁及人类在宇宙间所处的地位的一种看法或见解。世界由何而生?本原、本质是什么?发展变化有何规律?

①、世界是怎样生成的?怎样发展和变化的?唯物论者认为世界由物质构成。印度顺世论提出世界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构成; 中国古代五行说: 是由金、木、水、火、土产生世界; 古希腊认为是由原子构成。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 物质第一性, 精神是物质的属性。唯心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从宗教方面来看世界、神学家提出了神创世界的唯神论。佛法认为世界是因缘和合而来。"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即缘起的世界观。缘起是众缘和合而生起。从因边说叫做缘起, 从果上说叫缘生。缘起就是,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此无故彼无, 此灭故彼灭的关系。因指一件事物生灭的主要因素, 内部亲近条件; 缘为辅助条件或相互关系。世间任何事物随时在不停地发展, 不断地变化, 动而无住, 永无休止。绝对没有生而不变、住而不动的。成住坏空是物理现象的变迁; 生老病死是生理现象的循环; 生住异灭是心理精神现象的变化。变异变灭是世界一切事物演变的基本特征。不是永恒不变的, 是无常变化的。

②、世界的本质。人们总认为有独立存在的主宰和自我。主宰违因缘, 实体违转变; 故无我性。缘起与自性的不同就在于认为一切存在都是条件有、条件成、条件规定。根本不具有实在性, 都是条件的组合, 实质当下是空、有只是假象。有是暂时有, 但它毕竟空, 这样才能达到无住、无念、无想。无自性既不是空、也不是有。"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是行为的根源, 境由心造、境不离心; 苦是由心感受, 所以世界的本质是缘起性空, 无常无我无自性唯识的。依因果法则而生、而住、而变、而灭。

2.服务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或见解。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难道说一个人竟无缘无故的生到这个世间、糊里糊涂昏沉迷惑度过一生。果真如此, 则生命还有什么意义?人生还有什么价值?进化论者说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 道家老子认为: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注17】某些宗教家说人是上帝创造的, 信者死即回天国而去、不信者审判下地狱; 一般人认为生从母胎而来, 死往坟墓而去。佛教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规律, 有生必有死。人是随业而生, 酬业受报; 有情众生都是因业力所造所感而成。换句话说: 万事万物(包括人)都是因业力而来而生。生时是无法知道生到什么家庭, 无法选择自己的生身父母。死时也无法决定自己向哪里去?只有由业力决定, 身不由己地在六道轮回。都是随所造的善恶业力而受死受生。神识"去后来先作主公"。

人者忍也。不要说来生身不由己。现在同样是身不由己。人生在世为了生存、事业、家庭, 不愿干的工作还得去干, 不愿意接触的人还得去接触,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佛教认为生命不在长短, 而在活得有意义。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为众生服务,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

在家学佛人宜修四法: 1.孝顺父母尽心敬养; 2.恒以善法、佛化家庭; 3.化恶为善, 利人利已; 4.近善知识, 远离恶人。劝化尊亲, 三皈五戒, 积德行善。不能以三宝之道劝化者, 虽瞻养犹为不孝。因而道不可不学, 经不可不读、善不可不修。做人作为整个修行基础的重要性。从修行的角度出发。佛法认为人生无常、人命无常。但人间比天堂殊胜, 因为世间有苦有乐, 对痛苦有切身感受才会生出离心, 追求幸福快乐。诸佛菩萨在人间成就, 智慧解脱真理都在人间。为人处世, 不免随缘随俗。学佛修行首先要学会做人, 要坚持六个条件: 1.知因果; 2.讲良心; 3.守道德; 4.立志向; 5.养识见; 6充才干。做好一个人的标准(人天护照)就是五戒十善。实现生活的目的, 是为群而存, 孤独则亡; 实际上一个人只要同自然相协调, 就能生存; 因为在他周围存在着生命力; 人离开自然和环境就不能生存, 所以真正生活的目的是在增进人类全体之幸福生活。

做人必须知恩报恩; 就是上报四重恩: 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佛恩。父母生育抚养、恩重如高山大海, 必须好好孝顺, 以报父母养育恩; 国家国土是我们和祖先生长的地方, 生命财产全*国家保护安全, 我们要爱国尽忠, 尽职尽责, 以报国家卫护恩; 社会是分工合作的, 人类是互相依存的; 我们的日常生活物资全*工、农、商等一切众生的供给、帮助, 离开众生我们一天也无法生活; 因而我们必须尊敬、爱护、帮助、感谢众生, 以报众生互助恩。父母生育了我们的肉体生命, 佛菩萨老师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和一切智慧, 给了我们精神(灵性)慧命; 我们应该信仰佛、尊重老师、恭敬礼拜佛陀、奉事师长, 以报佛恩、师恩。

如何净化意识的行为、创造未来生命的环境, 这是我们人生努力的目标。人生的价值不在肉体上感官上的享乐, 而在永恒生命本体的净化。我们人人悉有佛性, 与佛无异、因一念无明, 迷惑而业感六道轮回。经上说: "众生是未觉的佛、佛是已觉的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不变不改的觉悟之性, 人人未来终当成佛。我们的生命的价值又是何等的崇高?"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幸得人身幸闻佛法。就应该珍惜人生、修持佛法, 止恶行善、修三学六度, 清除见思惑, 常乐我净, 达到圆觉的境界、获得人生最高价值的智慧、进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这是人生价值最高的理想。从而树立为知恩报恩、为报四恩服务的人生观。

3.理智的科学观。在一般人眼里, 认为科学是新颖, 进步、客观、唯物的; 佛法是陈旧、落后、主观、唯心的。佛教一向被不明的不懂佛理的人认为是迷信。什么是迷信?迷是对事物的不认识不明白, 不了解, 不觉悟, 就糊里糊涂的相信就是迷信。凡是经过慎思, 明辩的工夫觉而不迷, 才去相信的就是"智信"。说佛教是迷信的人, 倒是他自己犯了迷信的病, 因为他并不曾深入研究过佛理, 有的甚至连佛教最起码最普通的常识也不知道, 只是人云亦云, 盲目附合, 迷信他人的胡说, 这才是真的迷信。梁启超先生说: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 而非迷信"。科学之母是哲学, 哲学之母是佛学。孙中山先生说: "佛学是哲学之母, 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佛法的理论根据是现量(用事实证明)比量(用逻辑推论)佛经(圣言量),都能透过科学的考验、科学愈昌明, 佛教的教义愈发扬光大。科学和佛学并不冲突的, 科学与佛学都是理智的产物。科学讲实验求证,佛教讲信解行证。互相印证真理的真实性。因为两者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在追求真相和事实,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真理。A、佛所描述的宇宙1000立方米的太阳系, 佛说: "十方虚空无有穷尽, 世界国土不可限量"。与现代天文镜里证明银河系中的星球多至不可胜数的太阳系, 不谋而合。B、佛在2500年前竟大胆告诉人们说人身是虫巢, 佛经《治禅病秘要经》及《证法念处经》, 不但说出各种虫的名字, 而且描绘它们的动作形态。C、佛经上又说一勺水中有八万四千虫(众生)被生物学证明。D、一般人相信灵魂, 认为人身上有了灵魂就成活人; 灵魂离开了就变成死人。佛教认为, 人生时作主宰死后受轮回的是无形无相, 不住内外, 不出不入的神识(灵性)。神识是指有情的心识灵妙不可思议, 与现代所说的灵魂同义。E、佛经的翻译规模宏大, 组织严谨、方法精密。从结构、科判、分序、正宗流通、层次井然、备具五何(人、事、时、地、为)六项(信、闻、时、主、处、众)与科学实验报告程序相同。确实合乎科学精神, 学佛就是学智慧、学真理。章太炎先生说: "佛教的理论, 使上智人不能不信, 佛教的戒律, 使下愚人不能不信"。李石岑先生说: "佛学的提倡不特于对科学毫无抵触之处, 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一层精密, 科学的分类上加一层正确, 科学的效用上加一层保证"。原子弹创造者、现代西方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说:“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西方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净空法师讲:“净宗是科学之精华,登峰造极。阿弥陀佛是宇宙之间最大的科学家。”英国克来柔夫人说:“佛教它提出了因果律和缘法,能从事研究佛教和人生,并经得起科学的推理和论证。所以佛教是启人智慧的宗教,只有它可以与科学相提并论。”

4.真实的平等观。佛是真平等者, 当时的印度、社会分成婆罗门、贵族、平民、奴隶四大阶级; 而贵为太子的释迦牟尼, 毅然主张废除阶级对立, 倡言众生平等。人生来就有很多的差别, 如论家世、相貌、品性、智慧、体格、就有贵*、美丑、刚柔、智愚、强弱之分。根本就不能平等。但佛教的教义说: "这不过是假相的差别, 论其理体, 实是彻底的平等"。《金刚经》说有五种平等法: "生佛平等, 空有平等, 诸法平等, 一多平等, 诸见平等"。"生佛平等", "法有顿渐、迷悟有迟疾", 顿渐虽殊, 成功则一, 何分南北, 圣凡暂异, 根性却同, 莫论东西。"空有平等", 有就是空, 空就是有, 空有不二, 空是由有而现, 有是由空而现; 真空不碍妙有, 妙有不碍真空。"诸法平等", 是法平等, 无有高下, 无去无来是诸法平等。"一多平等"。多从少来的, 少从多来的, 一即是多, 多也是一。一本散万殊, 万殊仍归一本。"诸见平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都没有了, 就是诸见平等。所以佛经说: "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平等平等"。这种平等不是局部的, 乃是全面的平等; 佛与佛, 人与人, 佛与人, 人与动物, 都是平等。佛教的平等观, 是指真如佛性的本体,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在凡不减, 在圣不增。众生所以有差别相者, 因迷失本性, 起颠倒邪见, 遂妄见种种差别, 实则各各本体依然平等, 未尝改变。佛教主张"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主张自己有关系的人如父母, 亲戚、朋友等, 同时对自己没有关系的, 甚至仇人也要慈爱。用儒家的话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同体大悲就是一种人饥已饥, 人溺已溺的精神, 把一切众生看成人我一体, 休戚与共, 骨肉相连, 为平等慈悲。人与其他动物之间, 在形体上, 智慧上有所不同, 但求生存的权利上, 在佛性上都是平等的。世间所谓平等的意义是狭小的, 仅讲到政治上、经济上的地位、教育机会、男女权利上的平等, 而不能讲究全面彻底的真正平等。佛教的平等观是真如佛性的本体, 才是全面的彻底的真正平等。

5.伦理的道德观。何谓道德?道者道路, 道理, 道场, 道义, 方向方法等, 德者、德行、德育、德政、德望、品行恩惠等。道德是人类应该遵守的理法, 即善良、正义、合理意识行为。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它从有意识的实践中表现出来; 如果大家没有道德观念, 不实行讲究道德, 那社会就会混乱不堪了。

道德的意识与行为, 是人生社会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 我们要充实人生, 健全社会, 提倡道德。《老子》说:“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伦理是人伦的道理,是人与人的关系中, 有血缘的关系, 称为天伦, 有道义的关系, 称为人伦, "父子有亲"是血缘的关系, 是天伦关系; "朋友有信, 君臣有义"是人伦关系。讲五伦八德; 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君臣为五伦; 八德有二种: 1.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2.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以道治国, 以德化民", 这是历代王朝教全国人民的根本!人与人相处, 自然相亲相爱, 相敬相重, 互相照顾、互相合作。《无量寿经》云: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 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人是一个社会动物, 不能脱离社会人群单独生活。自己和他人, 个人和众生是相互依赖而存在, 关系非常密切。大家相处, 必须有一个共同遵守的道德原则。如报恩服务, 慈和诚实, 廉洁公平, 谦虚忍让, 相互合作, 严谨宽厚,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等。个人为大众, 大众帮个人。不要"只管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道德规范是正确处理人间关系的准则; 人类道德是建立在人类的惭愧心、羞耻心的基础上, 人类遵守道德也是基于对未来生命的负责, 是建立未来人生幸福的根本保证。道德的总宗旨是: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加强自我修养, 提高道德素质三条。道德的准则: "有益于他人的言行及其思想是善, 有损于他人的言行及其思想是恶"。利他则是自他两利, 害他就是自他两害; 帮助他人离苦得乐, 亦是自己离苦得乐; 利乐一切众生, 救济一切众生的行愿, 是佛教的根本道德。最基本的内容是五戒十善。从利他出发: 对众生兴起"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道德标准。这与善的标准是一致的。大慈大悲, 爱和同情心。即慈悲仁爱。以慈悲为本质, 以利他为归趋、菩萨行为为中心, 是真理的体现。要尊重自己觉悟, 尊重法纪真理, 尊重公理公愿。我爱我的生命, 同时也爱他人的生命; 我爱我的人格, 同时也尊重他人的人格。佛教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 协调集体和个人双方的利益, 协调他人和自我的双方利益, 使社会的发展运转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道德不是语言文字上的理论, 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的, 对人类社会和众生的幸福做出贡献的人生才有价值。

6、契机的教育观。佛教是佛陀的言教,道德性、普世性、无私性和三世终身性、至善圆满性的教育。以人间为中心,以诸法实相、智慧觉悟为前提,以宇宙人生的真相为内容,设八万四千法门,对机施教;以法门应机与药,万法一如,契机契理为原则。目的是教导人们信解行证,采用培训、函授、网络、电化、学院等形式经常不断教育。完善人格、净化社会、育化缘人、度己度人,离苦得乐,转迷成悟,恢复本性,转凡成圣。

7、自在的生死观。生老病死是人的生命的运动规律,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生死是痛苦的,具有逼迫性自然性。谁不怕死,人生苦空无常,谁能久留?要看破生死,以平常心去生去死,人生自古谁无死,好生者焉能长生?怕死者岂能不死?长寿未必可喜,死亡亦不足忧。“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要信佛学佛修行求真实智慧,觉悟空性,放下一切无牵挂,寿命善终,生死自在。

8、清净的素食观。素食是人类的本能(食性),清净卫生,营养健康,仁爱慈悲,好生累德,俭朴节约。佛子持戒等需要。相互残食,怨怨相报,业力难消,世道难平。肉食有过,导致疾病,障碍修行,死堕恶道等十八种过患。素食有治病防病,健康长寿,青春永驻,增长智慧,广结善缘,解冤释结,不遭杀劫,横死恶报等利益。《楞伽经》列举了十五种不食肉的原因。佛学认为,食与色(欲)是众生在世的两个最大的业障。

9、中道的唯识观。谓世间诸法、唯心识所现、一切法皆不离心识故名唯识。不偏空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谓之中道。唯识观是唯识三性观的简称;三性者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是南山的性空、相空、唯识三观之一。谓一切事物,诸法都是由心识所变现出来的。

10、十二因缘观。大乘义章十二曰:“因缘观者于彼生死十二因缘分别观察。”观十二因缘(见教理教法)之道理而悟生死流转之理也。由此观而悟者名缘觉。

八、佛陀教育之入门--地藏经

(一)地藏经的殊胜

1.讲经处所在忉利天、讲经因缘是,为母说法三个月,报母深恩,使受法益。修学基础、意义深广。

2.诸佛来集, 法门圆满,孝道伟大,佛门孝经,所证全部, 精华结晶。天地众生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还生孝顺儿,孝顺子弟必明贤。

3.放光献瑞, 出微妙音, 说法依据, 理论基础, 境界地位, 不可思议。佛所说法, 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真相), 启蒙经典, 初学入门, 真实之义, 清楚明白, 不用语言, 如来含笑, 放光表示, 十句表法, 无量无边。

佛到底依据什么给我们讲宇宙的真相?①大圆满光明云。总说总纲,是真如自性,十层观法的一个观法叫不思议境。 ②大慈悲光明云。指的是发真正的菩提心。"慈悲为本, 方便为门(怀)"这是佛教化众生的两大原则。后来又说: "慈悲多祸害, 方便出下流"。原因是失掉理性, 感情用事。慈悲是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这种慈悲是没有条件的。③大智慧光明云。就是方便善巧,安心止观,用种种不同的方法手段,加上大慈悲的力量推动,才能帮助无量的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④大般若光明云。就是破掉执着法偏。般若是体是无知,能破无明断烦恼的智慧是根本智。⑤大三昧光明云。就是心定,心正修定,一心不乱,自性本定,识通塞,知晓哪里通哪里塞而不通。⑥大吉祥光明云。就是道品调适。契机契理的说法,适合众生的根基;一切万事万物的受用, 我们应该要得到的我获得了,这是吉祥。⑦大福德光明云。就是对治障碍助开三解脱门,修智慧健康长寿之因得到福德果报。⑧大功德光明云。就是知道自己修行的阶段和分位,功德才是真实的。戒、定、慧三学属于功德,有智慧还要福德才能度众生,我们要修福修慧。⑨大皈依光明云。大皈依是皈依大圆满的自性三宝。⑩大赞叹光明云。就是离顺道法爱,去除对非真菩提之执着,进入真正菩提位。实在讲就是教化众生, 赞叹自性无量圆满的功德, 如是光云,皆指众生性德秘藏。十种光明云, 前一半是讲原理, 大圆满的是自性;后一半是讲原则, 是自性的起用、大圆满的作用。前八句是性德圆满的总纲, 说出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及一切经教之理论依据。后两句是说方法, 性德里流露出来圆满的方法。

4.出微妙音, 四无量心。种种微妙音亦为表地藏随类现身玄机说法之境。1-6波罗蜜音,表说法不出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无量音是佛道根本,喜舍从慈悲上生,这是大小乘的法门。解脱音是不思议妙用,是般若解脱。无漏音是无为法,表四缘,四谛,及三十七道品法。智慧音通七方便,又称七方便位七贤位。大智慧音是如来实权二法(智)。狮子吼音为小乘佛法。大狮子吼音为大乘演说无畏。云雷音,众生蒙润得益。

5.殷勤付嘱, 代佛教化。这部经是佛对在家弟子所说的遗教。佛说: 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 殷勤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 勿令堕在诸恶趣。地藏菩萨自然承当, "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地藏菩萨代理佛教化救度一切众生。

6.教化宗旨, 内容五教。教愿、教信、教孝、教施、教修福德。【注18】地藏重于表愿,无条件无我就是愿,有条件有我的因素就是欲望。六度万行,布施为首;一切罪恶从悭贪起,一切功德都由布施生。地藏菩萨就是从修福报来发愿的,而修福报最重要的就是上供下施,愿起于悲,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信是道源功德母,是学道的根本。孝不是凡间的小孝,而是出世的大孝。

7.历代祖师、弘扬此经。莲池大师, 撰序劝赞流通; 藕益大师, 一生奉事地藏菩萨、勤礼地藏经扦, 常持地藏真言; 自称"地藏之孤臣"。印光大师印赠《地藏经》数万册, 令学者依教奉行。宣化上人开示: "效法地藏的精神"。至诚念南无地藏菩萨, 六道轮回便停止旋转。

8.分身无量、应机示化。地藏菩萨分身在无量无边的世界。凡是修学这个法门的人都是地藏菩萨。你若真正发心依照这个法门修学, 对父母尽孝道, 把孝道发扬光大, 以这个孝心孝顺一切众生, 你就是地藏菩萨的分身。地藏菩萨无时无处不在、没有一个世界没有他。地藏菩萨常常应机教化众生, 千万叮嘱、明白因果道理, 以免将来受苦。四等众生、分别教化。【注19】9.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 兼持地藏经。【注20】净空法师说: "不管是自己修学或是教导别人, 都要从这个法门开始, 疏忽了这个法门, 决定不能成就。我们今天才真正明白, 念佛为什么得不到念佛三昧, 学佛为什么不能大开圆解, 都是疏忽了这个法门"。

10.《地藏经》讲了人生的事实真相, 是学佛修行的基本经典。【注20】

(二)大乘圆满法。--地藏、观音、文殊、普贤

大乘圆满法的修学次第、是以四大菩萨作代表: 第一位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萨, 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观音菩萨, 第三位是五台山的文殊菩萨, 第四位是峨眉山的普贤菩萨。用四大菩萨来代表整个的佛法。

1.孝敬。《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孝亲尊师、孝道是大圆满的大根大本, 一切圆满从这里开始。孝敬是性德、唯有孝敬, 唯有性德, 才能开发我们自性无尽的宝藏。地是大地, 能生长五谷杂粮, 养活我们, 藏是地下的资源宝藏, 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满足。我们离开大地就不能生存。所以佛就用"大地"比喻我们的"心地"。我们的心地是真正的大圆满, 本来具足无量的慈悲、智慧、吉祥、福德。因此, 佛所说一切经论, 没有一样不是无量的。每一部经, 字字都是大圆满。诸位什么时候能看出这个, 那才知道其味无穷啊!《地藏经》主要是给我们讲孝亲尊师。佛陀教育是"师道", 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地藏法门是入佛门修行的基础, 孝道涵盖了宇宙、法界全体。无论你学哪一宗哪一派, 哪一个法门, 统统是以地藏经做基础, 净空法师说: 每天要念南无地藏菩萨千声。学佛就是从孝亲尊师做起。一切圆满从这里开始。

2.慈悲。给一切众生安乐曰慈, 拔一切众生痛苦曰悲。把孝敬扩展提升, 发扬光大, 无分别执着, 孝敬一切众生, 这就是观音法门了。观音菩萨大慈大悲, 如果不孝亲尊师, 绝对没有慈悲心。"慈悲代天宣化, 忠正为国救民"。慈悲心是地藏孝敬升华扩展开拓出来的, 文殊菩萨说: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这就是说要求达到离苦而得解脱的法门, 最好的就是观世音菩萨的修法(印光法师说: 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 每天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一千声), 凡虔奉观音者, 必须深信因缘果报, 生平不与恶事为缘, 有慈悲心则恶报可灭。世人如只知求救苦难, 而无慈悲心, 则无感通会不灵验。观世音菩萨有二殊胜: 上合十方诸佛本觉妙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 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所以具有大慈大悲的愿力。佛法以慈悲为本, 是佛菩萨的心髓。佛法没有报酬、没有名利、就是孝慈这个力量在推动。没有地藏哪来的观音!如盖楼房没有第一层楼哪有第二层; 观音菩萨代表慈悲, 实际上慈悲代表佛教大乘精神本质。观音法门用于入世就可以救世, 而悉得安宁; 用之出世就可以获得自性, 真心常住的果位。"孝、慈"不能感情用事, 一定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 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得到正面的好处。

3.智慧。文殊菩萨代表智慧。佛经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 把范围缩小是讲智慧的真相。智慧真相就是无知。佛教是智慧的教育, 教育的宗旨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译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佛法修学的目的是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实)相。具有圆满的智慧。修学的态度是"四依法"中"依智不依识"。智是理智、识是感情; 修学佛法要理智、破迷开悟、转迷成悟; 不要感情用事。智慧能破除众生的愚痴, 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 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智为能度"。没有智慧则是非不辨、善恶不分; 智慧是让人觉醒的学问, 从根本上解决人生迷惑。以智慧为先导, 才能够离苦得乐, 超越一切苦恼, 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正确, 才不会执著、不会感情用事、颠倒是非。认假为真, 以邪为正。智慧的内容是: ①信智一如; ②悲智交融; ③定慧均衡; ④理智平等。这就是真实圆满的大乘智慧。怎样修智慧?①亲近老师善知识, 接受教导; ②五年学戒、切断妄想; ③谛听闻法, 听人讲经, 常看讲经影碟; ④披读受持, 专念一部经; ⑤能诵背经; ⑥书写开演, 讲给人听; ⑦修习思惟, 提问慧解; ⑧福慧双修, 福至心灵; ⑨三省觉非, 彻底忏悔; ⑩修清净心, 常生智慧, 圆满智慧。

4.实践。普贤菩萨代表实践。修十大愿王。将三学、三福、六和、六度全部都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才叫学佛, 才是学菩萨。用生活解释佛法, 用佛法指导生活; 从早到晚我们的行、住、坐、卧、吃、穿、用、待人接物, 对人对事对物都不违背孝敬、慈悲、智慧的原理、原则, 这就叫普贤大行。谁是普贤?人人都是普贤。《华严经》说: "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为什么?普贤是心心大圆满、愿愿大圆满、行行大圆满。修行要离苦得乐。苦从迷来, 被命运环境约束支配是很痛苦的; 乐从悟来、觉悟了有能力支配命运、支配环境。一切作得了主宰, 就快乐幸福。四大菩萨代表大乘圆满的佛法, 所以修学要从地藏菩萨学大孝大敬, 进而学习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 再进一步学文殊菩萨的大智大慧, 最后是学普贤菩萨的大愿大行。这些都是叫我们真正地认识佛法的伟大圆满。

【注1】佛历。世界佛教友谊教会于公元一九五○年在锡兰哥伦坡举行第一次会议,关于佛陀降生、出家、成道、涅槃、年岁史实,共同规定如下:佛陀于公元前623年降生, 29岁出家,于三十五岁(公元前588年)成道,于八十岁(公元前543年)涅槃。都是五月月圆日。

【注2】五种瑞相:1、全身放大光明;2、地上大莲花自然涌出;3、花园忽涌冷暖二池,储满清净香水;4、虚空中九龙吐水浴太子身;5、天人奏美妙动听音乐,空中散下五彩缤纷的香花。

【注3】释迦佛学、孔子儒学、老子道学。孔子说:“静则能虑”,定能生慧,用慧来虑(思)。老子讲:“静则能虚”,虚而无我,与天地同归。“虑”与“虚”一字之差,孔子不如老子成就。孔子的教学是一世的,世间法,释迦的教学是三世的,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世出世间法。

【注4】智德即菩提,因菩提能透视一切的事理;断德即涅槃,因涅槃能断除一切妄惑。性德是自信本具的德,修德是用功修来的德。

【注5】三宝,分住持三宝(佛像,经典,比丘僧)和自性三宝(自性本具的三宝,灵明觉照的佛性为佛宝;其性寂常圆静为法宝;有融妙和乐义为僧宝)。

【注6】戒即遵纪守法、在防身之恶、防非止恶、清净三业。定即静心散乱、静虚澄心; 外不攀缘取相、内不妄想动心。慧在去惑证理, 发现真理而断愚痴。论辩邪正, 证真实理。摄心为戒、因戒生定而发慧。

【注7】菩萨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菩萨行"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自行化他。菩萨果位"佛道无上誓愿成"。

【注8】依法不依人:法是如来正法,即佛法;人是道友知识。“宁将己身堕地狱,不以佛法送人情”,这样才能去伪存真;依义不依语,:义谓理味是所诠,语可包括语言和文字,是能诠。“依文解义,三世佛冤”;语以得义,义不是语。不可拘文寻义,亦不可执文害义。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了者明白,决定究竟不可改转为义。一切智人佛第一;一切经书、佛法第一;一切众生中,比丘僧第一。文如其义,显了明白,此即是了义经。依智不依识:智是理智,理性的,能分别善恶是非,一言一行都遵循理性的指导。识是情识感性的,感情用事,六根缘六尘起六识。四依是衡量佛法的标准,用四依考量佛法的权实、邪正、取舍、从违,得出正确的结论。

【注9】①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 世间说不尽的苦, 无论人们怎生的乖巧、聪明, 总免不了要受苦折磨, 都是迷的苦果。②集谛是说明人生痛苦是怎样来的真相, 由愚痴无明和贪欲嗔恚烦恼招集迷的苦因; ③灭谛是说明人生最理想最究竟归宿的真理, 求灭苦之道; ④道谛是说明人要修道, 才能证得涅槃的真理, 道有二种: 一种是见道可以断见惑; 一种是修道(主要是八正道)可以断思惑。涅槃是常住安乐寂静的境界。

【注10】①声明, 语文学明言语音文者, ②工巧明工艺学一切与数理工艺技术有关的学问, 明一切工艺技术算历者; ③医学明, 明医术者一切与治疗众生身心疾病有关的学问; ④因明, 论理学明考定邪正, 真伪之理法者, 与一切逻辑, 论理思想方法有关的学问; ⑤内明宗教学。明四谛六度之宗旨者, 凡一切与宇宙心物本质和解脱有关宗教哲理的学问。

【注11】1.择法菩提分, 即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 2.精进菩提分, 即以勇猛心舍邪取正, 力行正法; 3.喜菩提分, 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不颠倒; 4.轻安菩萨提分, 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 而得轻安快乐, 不损善根; 5.念菩提分, 即时刻观念正法, 而令定慧均等, 调心沉浮摄影而伏之; 6.定菩提分, 即以心唯一境, 定离爱妄, 而不散乱; 7.舍菩提分, 即舍离一切虚妄之法而力行正法, 舍所着境。

【注12】①正见。四谛分明, 正知正见; ②正思维。如理如法, 正确思考; ③正语。不妄不邪、正当言语; ④正业。清净三业、行为正当; ⑤正命。职业正当, 不求利养, 自食其力; ⑥正精进。正当的努力, 修行除懈怠; ⑦正念。正确观念, 除邪杂念; ⑧正定。正确的禅定, 除去散乱。

【注13】①澄净。人之心境要澄清、洁净、无有冲激污秽; ②清冷。人心要清净凉冷、无有昏浊、烦躁之气; ③甘美。人心要自愿满意。如水香甜好喝, 广结善缘; ④轻软。人心要轻松柔软, 不可刚硬, 此水轻而上流, 世间水重而下流; ⑤润泽。人心不可枯涩燥爆, 多施惠于人, 如水滋润万物; ⑥安和。人心要安静和气, 如水浸润其中, 无虑沉没流失; ⑦除患。人心要除患得患失之念, 似此水解渴解饥, 妙用无穷; ⑧增益。人心要向善(上)多学, 以广见闻、增长智慧、有益悟道。

【注14】因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人, 有九品的分别, 所以往生的净土, 也有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种品类)的不同。

【注15】(1)不杀生而慈心于仁。即不杀害残伤生灵, 杀生具备四个条件: ①对象是人和一切动物; ②动机杀因, 杀缘, 教他, 见杀随喜; 嗔恚, 仇杀, 邪见; ③方法手段, 刀枪、毒药、亲自、教派、劝人或误杀; ④后果已死, 或因此而死。世人一生之中、满月、满岁、生日、订议婚、结婚、宴客、丧庆、祭祀等, 贪口福而杀生。加上步履、树艺、随喜等被杀的生命, 真不止百千万数。造此弥天大恶, 结成万世深仇, 杀生实居十恶之首。若远离杀生, 并护生、放生、得健康长寿报。(2)不偷盗而义利节用。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不与不取为己有, 不爱占小便宜。若离偷盗得富裕报。(3)不邪淫而贞节守礼。"万恶淫为首", 生我之户, 灭我之门,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心不正式夫妻也应节制性欲, 爱护身体。不邪淫指不要违背道德法律, 行不正当男女关系。邪淫具备四条: 非夫妇、有淫心、是道(口、阴、大便道)事遂。成重罪不可悔。过度地纵欲叫淫; 非人、非时、非处、非地就叫邪淫。非人即动物; 非时即光天化日之下; 非地即寺庙有佛像经卷, 一切有文化、公共场所; 非处(道)即不是阴道如: 口道、大便道等, 皆属邪淫。若远离邪淫, 得妻女贞良, 眷属如意报。(4)不妄语而诚实无欺。讲真实话, 不说虚谎骗话, 以言诈人。(5)不两舌而无争是非。祸从口出, 不要离间他人感情, 使人失和而不团结, 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起浪, 生祸端烦恼, 以致丧身亡国。(6)不绮语而言说有礼。不花言巧语、出言戏弄, 轻浮无礼; (7)不恶口而出言慈和。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不咒诅恶毒、犯口恶者、受畜生报; (8)不悭贪而慈心舍施。财物不肯施人叫悭, 他人财物归我叫贪; 悭贪者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而无厌。佛说: "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 万般苦恼事, 除贪一时了"。贪爱是一切罪障的根源, 是饿鬼的业因; (9)不嗔恚而慈忍积福。贪不到就生嗔恚, 遇事不顺, 埋恨于心、发怒于形、生很大的烦恼、嗔恚没断、死后会堕地狱。(10)不愚痴而多闻增智。愚痴是无明迷昧无知、没有智慧, 不辨是非、善恶、邪正。不信因果、固执邪见、胡作乱为、邪见邪行。要多看、多听、多念经典、明因果、识是非、离邪见。

【注16】(1)礼敬诸佛。礼是礼貌、礼拜、礼节; 恭敬、尊敬、敬仰。"情与无情, 同圆种智"。情是一切有情众生、动物。无情是植物矿物。这就是诸佛。包括所有一切。对佛菩萨、对众生要至诚恭敬。对事认真负责、尽心尽力, 做得很好很圆满; 对物要把它摆得整齐, 保养得干干净净, 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平等的恭敬。

(2)称赞如来。礼敬是从相上来说一律要恭敬(不分善恶邪正); 称赞是从性上说就有差别了; 善的既礼敬又称赞; 不是善的,只恭敬而不称赞。

(3)广修供养。对上尊敬, 对下慈和, 平等称赞布施, 供一佛就是供一切诸佛,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 依教修行,供养第一。

(4)忏悔业障。人起心动念就造业, 故人人都有业障。忏悔是认错悔过, 改过自新; 念佛、拜佛、礼忏; 从仪轨到思想上真诚忏悔, 关键把妄想、执著、业障消除。

(5)随喜功德。凡是遇见人行善做好事, 利益众生的事和做功德, 一定不要嫉妒人、而生欢喜心、赞叹, 还要尽心尽力促成他帮助他。

(6)请转法轮。礼清法师高僧大德讲经说法, 讲开示指点修学方法道路, 请善知识弘法利生; 坚持正信正法, 印赠经书, 听讲经说法和影碟。

(7)请佛住世。无论出家或在家居士, 只要有修有学、有德行, 能够作我们的榜样, 指导我们修学, 都应请他常住, 并且尽心尽力供养。使佛法真正在一个地方生根、茁壮、开花、结果。

(8)常随佛学。以佛为修学榜样, 学习的典范。佛不在世, 依经典修行, 学教理正法, 律以德行, 坚持不懈精进, 经常学习。

(9)恒顺众生。观察机缘、诱导众生、断恶修善、助他破迷开悟, 一定要知道时节因缘: 要有智慧、善巧方便才能够恒顺。愿一切善事悉皆成就, 一切恶事悉皆不成就, 先人后已, 利人利已。

(10)普皆回向。把自己所修所学的功德、及以上九点所做到的, 毫不保留, 全部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回向菩提, 回向实际, 回向西方极乐净土,把自己的心量拓开。

【注17】无能生有,有复归无;这个无就是道一就是统一,从物理上讲是个圆圈,首尾合一。太极,即宇宙现象图,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太极分为阴阳二气,产生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之精疑合而生人类,阴阳(二仪)化合(三)而生万物。

【注18】1、学《地藏经》要发大愿、先度众生; 2、信解行证, 修道根本, 真正信仰; 3、虚空法界就是一个孝字, 一切佛法, 孝亲尊师, 离开孝道无法可得, 孝道基础, 传统美德, 天经地义, 世间万法, 行孝为先, 佛法广大, 孝为总纲。知恩报恩, 《地藏经》是佛门孝经, 讲圆满的大孝, 孝顺七世父母、广度六道众生。4、六度万行, 布施为首, 广求香华, 大兴供养, 赞叹恭敬、法宝经缘。一切罪恶由悭贪起, 一切福德由布施生; 5、修福报是相好庄严, 离苦得乐, 无诸病痛, 健康长寿, 福度众生。

【注19】①或有利根、闻即信受; ②或有善果、勤劝成就; ③或有暗钝、久化方归; ④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 各各差别, 分身度脱。

【注20】四点要旨: ①净土与地藏因缘最深, ②修三福为净业正因、《地藏经》是净业三福详细的讲解; ③《地藏经》广明因果, 依教奉行, 以资净业; ④归信地藏菩萨者于修行无大障碍。

【注21】①善易退、恶易造。"脱获善利, 多退初心; 纵发善心, 须臾即退; 若遇恶缘, 念念增益"。②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 善习结果, 为善为恶, 遂境而生, 轮转五道, 暂无休息。③邪知邪见、讥毁三宝, 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后魂神堕在无间地狱。④唯好食啖鱼鳖之属, 多食其子, 计其命数、千万复倍、生死业缘, 果报自受。⑤行恶众生, 业力甚大, 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⑥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 百千罪状、习恶众生, 从纤毫间、便至无量。⑦人身难得, 地狱易堕。一堕地狱, 万劫难复。⑧六道受苦、真实不虚。久远劫来, 流浪生死(糊涂生死、不能自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⑨男子女人。临命终时, 神识昏昧, 不辩善恶, 乃至眼耳、更无见闻。⑩不行善者、行恶者, 乃至不信因果者, 邪淫妄语者, 两舌恶口者, 毁谤大乘者, 如是诸业众生, 必堕恶趣。

【注22】七念是菩萨道:1、念佛:于一毛孔见无量佛开悟一切众生心故;2、念法:不离一如来众会,于一切如来众会中,亲承妙法,随诸众生根性欲乐而为演说,令悟入故;3、念僧:恒相续见,无有休息,于一切世间见菩萨故;4、念舍:了知一切菩萨舍行,增长广大布施心故;5、念戒:不舍菩提心,以一切善根回向众生故;6、念天:常忆念兜率陀天宫一生补处菩萨故;7、念众生,智慧方便教化调伏,普及一切无间断故。若无众生,诸佛菩萨不能成等正觉。

上一篇:认 识 佛 教 02
下一篇:人生的佛教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