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讲记(改过之法)02
净空法师讲述
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
这四句是劝勉我们要把握时间及时改过。世间无常,佛经上讲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想改也来不及了。知道这确实是人生第一桩大事,就要认真的去做、把握机会、把握时间、天天反省、天天改过,才是真正的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行为,就是把自己错误的行为都修正过来。现在许多人,以为修行就是每天念念经,拜拜佛,念念佛就叫做修行。这样做、与自己的恶习气毫不相关,完全流于形式,不起作用。我们念经是修行,念一个钟点,这一钟点没有妄想,精神集中在经文上。甚至连经文的意思都不要去想,因为想还是打妄想。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修清净心,把妄想止住而已。念经、念咒、念佛都是这个目的,这是修心。心清净了,身就清净。
我们这些年来,真正体会到心清净、身清净,就不会生病。平时饮食起居要谨慎,身清净就不生病;境界清净,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所以年岁虽长,不会有疾病。不会衰老,李炳南老居士是最好的榜样,他天天讲经说法,还有很多应酬,这就是说明,能这么大的年岁还保持健康长寿而不生病,六根聪明不输给年轻人,就是他的心清净,身清净。
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
一个人作恶,不知道忏悔,不知道改过,恶名流传到后世,孝子贤孙都没有办法为他洗刷。像中国历史上,大家晓得曹操不善,其实秦桧才是真不善。这个恶名,后世子孙怎么好,也不能从历史上替他洗刷掉。
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
这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恶业必堕地狱,堕地狱是很可怕的事。佛经上讲地狱,时间长短有很多种的讲法。最浅显的,像李老师在[十四讲表]里所列的,那是我们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懂的,也是根据佛经上说的,地狱的一天等于我们人间两千七百年。中国人常自夸有五千年历史,若在地狱才不过两天。你想地狱有多么可怕!地狱的寿命,短命的都有一万岁。也算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地狱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两千七百年,可不得了!这个苦日子没有出头的时候,真是百千万劫难出头!在这一生当中,造作地狱罪业很容易,可是堕落下去之后想出来,就不容易了。所以我们要是深信佛讲的是真实话,我们怎么敢轻举妄动,造作一切重罪!
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堕落在地狱,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也没有办法度脱。地藏菩萨虽然是幽冥教主,能度得了吗?度不了!堕落在地狱里,实在讲是要有非常善根、福德的人,地藏菩萨才能帮他的忙,跟他说法,他即能悔改,彻底的悔改,这就超越地狱了。人在受非常苦难时,往往什么好话都听不进去。愈是受苦,恶念愈是增加,愈是不平,愈是怨天尤人,好话怎么听得进去。说了好话,他反而说你讽刺他,更恨你。人间受苦难的人尚且如此,何况地狱!所以往往受地狱苦,又造重罪,因此地狱果报很难超越,道理在此!地藏菩萨能度的是什么人?是真正有善根有福德的人,这些人以一念差错,堕到地狱去了。这种人还有救!地藏菩萨劝他,他肯听,后悔觉悟了,就容易出来。若不是善根深厚、一念差错的人,是没法子救的,佛菩萨救不了的。看到这样子,想到这件事情,怎么会不害怕?
第二、教我们要有畏惧之心。知道我们丝毫的过失,瞒不过天地鬼神,诸佛菩萨们人人皆知道。所以纵然在暗室,起心动念都不可有邪念。没有邪念,自然就不会做恶,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改过要从心上改起。心善了,言语、行为自然都善;心不善,言语、行为装得再善,也是假的,不是真的。
第三须发勇心。
勇于改过。前面第一条讲知耻近乎勇。知耻是开悟自觉;不知耻是迷惑颠倒。所以知耻是开悟的条件,勇猛是功夫的条件。知耻是从内心里觉悟,内心里真正觉悟了。畏惧是外力的加持,使我们不敢做坏事。就是自性里面的甚深惭愧。知耻是真正[惭心所],畏惧是[愧心所],惭愧是两个[善心所]。[百法明门]里十一个善法,就有惭愧。人能有惭愧心,必定有成就。
印光祖师一生自号[常惭愧]。就是他常常怀著知耻畏惧的心情来修持,所以才能勇猛精进。真正做,须发勇心。
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
[因循]就是得过且过,我们常说混日子,混时间。“因循退缩”,不进则退,这是一定的道理。不求长进,没有进取的心。进取须是在德行上。现代人也是勇猛精进,他是求五欲六尘,在贪、嗔、痴、慢上勇猛精进,而未知后果之可畏。世出世间圣人教我们要在道德学问上精进。道德学问比学术还要高。学问和学术不一样。学问是智慧,是从真如本性流出来的,就是佛法讲的[般若智慧]。学术在佛法讲是[世智辩聪]。我们今天勇猛精进错了方向,往六道、往三途里去了。世出世间圣人教我们的方向是超越三界,永脱轮回。与诸佛菩萨看齐。这就对了!所以[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必须奋然振作,要奋发,要把精神提起来,勇猛精进。不要怀疑,不要再拖时间。现在就做,不要迟疑,不需要等待,说做就做,就从现在开始,绝无退缩。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
[抉剔],[剔]就是拔掉。小过失就好像“芒刺在肉”。我们身上若有个刺,就很痛苦,总想尽办法赶快把它剔掉。过失在心里比这个更痛,我们不能不觉察。不觉察就是麻木不仁,刺进去不知道痛就是麻木。我们现在皮肉没有麻木,良心麻木了。
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大的罪恶,就好像毒蛇咬了我们的手指。毒蛇咬了手指,没有犹豫,赶紧把手指斩掉!为什么?不斩掉,毒一散开,必死无疑,就没救了。这是要下定决心,断一切恶。每一天昏沉,提不起精神,是业障现前。妄念很多,烦恼很多,忧虑很多,牵挂很多,样样不能顺心,不能称意,都是业障现前的相。佛门常讲‘业障’,什么是业障,我们自己要知道,自己要看得清楚。晚上睡觉做恶梦,是业障;生活习惯没有规律,是业障。要认真反省要警惕,能把这些过失都改过来,业障就消除了。业障少的人,必然法喜充满,身心轻快,没有负担,这是业障少。业障少就是烦恼少。烦恼少,心地自然清净,常生智慧,于世出世间法,身心世界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要有决心,要能省察,先要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勇敢的去把它改正过来,不要忧虑,不要害怕。
[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末后这一句是引用[易经][风雷益]这个卦相。[易经]六十四卦,[风雷]这个卦相就是利益,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果断、决心。人能有果断决心,改恶修善,说做就做,这才能得到真正利益。没有犹豫,立刻改过自新,就是[易经]里风雷这一卦里所显示出的卦相。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
改过自新必须要具备这三心:知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知耻是自觉,[惭心所];敬畏是[愧心所];具足惭愧,才产生出勇猛心来改过。由此可知,过失为什么改不掉?原因就是没有耻心与畏心,没有力量产生勇猛心。勇猛心是从知耻、敬畏里生出的。人不知耻也不怕别人笑话他,就没有办法修善了!
如何培养三心?我们现在为什么在一切经典里选择[无量寿经]来让大家受持?一切经不是不好,没有[无量寿经]讲得圆满。[无量寿经]是事、理,因、果面面都说到了。分量也不多,现代人容易受持。何况这是一切经典的精华。
我们现在[早晚课诵],是专为净宗学会同学重订的课诵本。以前的课诵本是古德所编的,他们编的课诵本对治当时人的毛病,果然有效;我们现在人的病跟从前人不一样,所以早晚课我们要修订。早课念[无量寿经]第六章,以求与佛同心同愿。晚课念三十二到三十七章。这六章是讲五恶、五痛、五烧,就是改过自新。每天念一遍,反省我们现在的毛病,认真的改过自新。念此六章经就是忏悔文。念了要警惕,要觉悟,要痛改前非,以求与佛同解同行。这样课诵就得到效果。所以要具足三心。
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具足三心,有过即改。就像春天的冰。春天天气暖和了,冰薄了,没有冬天结得那么厚。[遇日,何患不消乎]?太阳出来冰就化掉了。就是智慧增长,业障消除了。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发耻。畏。勇三心为改过之因。示事理心三路详改过之法]。前面说的是理论,现在给我们讲方法。方法归纳起来有三大类,这三大类功夫不一样,改过的效果也不相同,先讲[事],从事上改。
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
[怒]是发脾气,[詈]是骂人。喜欢发脾气,喜欢骂人,恶言侵犯别人。“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这完全是从事相上改,把毛病找出来一样一样的改过。了凡先生从前也是在事上改。你看他行三千善事,十一年才圆满,那么长的时间,收到的效果也不太大。第二次他用了四年的时间行三千善事,求得一个儿子,费的时间还是长,实在讲,得效果如愿所求。这皆是从事上改的。
佛门里面,从事上改的就是[持戒]。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大小乘的修学都是从戒行上做起,是从事上修的。尤其是小乘戒,小乘戒是论事不论心。
大乘戒就不一样了,大乘戒如梵网戒。[梵网经]并没有完全翻译成中文。这是一部很大的经,传到中国来也就是只翻了全经最重要的一品│[心地戒品]两卷:上卷是讲菩萨心地,下卷是讲菩萨戒行。实在讲,重要的是在心地,上半部改过自新,从心上改;下半部是从事上改。当然从心上改,而能兼事是最上乘的。
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病根是心![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不是[廓然之道],这不是根本之计。这是治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病根还在,没有拔除。换句话说,身很像那么一回事了,心不清净。外表像样,心地不然;这在佛门里讲是小乘人。所以小乘人很固执,确实妄想可以伏住一些,分别、执著相当坚固,没有办法舍掉。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
这一段是从理上改。我们要知道事实真相,想想它的道理,我们自然就不忍心吃众生肉了。前面不明道理,很勉强的做,这势必很难,强制执行,心不悦服,自己跟自己在斗争,相当痛苦。明理就可以将之化解。
所以常常要想到,“上帝好生”,这是自然的。尤其现在科学也逐渐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讲自然生态平衡。自然生态就是此地讲的上帝好生之德,自然生态一定是均衡的。自然生态若被破坏,整个世界众生都遭难。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破坏自然生态。
其实人在一切动物中是最坏的、最残忍的、最恶的。老虎、毒蛇只有在饥饿时,才伤害其他的动物。它吃饱了,别的动物在它旁边走来走去,它动也不动。由此可知,它是不得已。人不一样,人并不是到逼不得已才杀害众生,是任意的残杀。畜牲实在很少造恶业。所以我们想想,人造的恶业是一切畜牲都做不到的,造的罪业太大了!所以在六道中我们有什么值得骄傲!
堕畜牲道很苦。但它不造业,它在消业障。我们得人身若不学佛,人身有什么好处?天天在那里造罪业。畜牲消业,我们造业。它的罪业消了,它就出头了,生三善道;我们造业,业果熟时我们入三恶道。它们准备出来,我们准备进去。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这些都是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明了。何况一切众生都贪生怕死,我们杀害它,是它没有能力抵抗。所以说弱肉强食,因为没有法子抵抗。虽然不能抵抗,它能甘心吗?它要是不甘心,怨恨一定存在。能免得了冤冤相报吗?
有一位同修来问我超度[堕胎]婴灵,问我有没有效?我就告诉他没效。你以为超度就没事了?他说那万一这小孩生下来是个残障,那不是很痛苦?不如就叫他不生。我们要晓得,生一个小孩残障,那是来讨债的。你欠他的债,还不让他来讨,还要杀他一条命。换句话说,你过去欠他的债,现在再加上命债,以后更不得了!现在科学家只看到眼前这一段,不知道后世的因果。因果通三世,这决定是大罪。他说小孩还没有成形,只怀一、两星期。我说不行,神识一投胎他就来了,成形不成形没有关系。他一投胎,他就找上你了,你跟他过去世就有瓜葛了。所谓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他是来报恩的,你把他杀害,恩将仇报,以后变成仇人。明明是孝子贤孙来报恩的,你杀害了他就变成仇人了,冤家了。这还得了?不得了!你做一点功德,花几个钱,安个牌位就能超度?没这种事!那是骗自己,安慰自己。不是事实!
所以诸位能真正看到前后因果,太可怕了!不可以不慎重,不能不明理,不可以不晓得事实真相。杀害众生来养自己,这是大过失;现在人认为这是正常的。有些宗教还认为是上帝供给他吃的。如果说这些众生都是给我们吃的,上帝就不称其为上帝了,上帝又那里谈得上有好生之德呢?谈不上了!这一个错误的观念,使我们造作许多的罪恶,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知见上的错误。一切众生被杀害时,被屠割时,你看到那状况,惨叫的音声,这就是他不服气。佛经里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生生世世互相杀害报复。所以说吃它半斤,还它八两;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这是因果定律。
我们真正的相信,真正的肯定,我们决定不会有一念杀害众生之心。为什么?我不希望将来世世偿命。我们决定不会贪图不义之财。为什么?知道将来世世要还债。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人自然就安分守己,本本分分了。这绝不是消极,绝不是退转。奋发精进,创造自己美好的前途。这一世好,来世更好,求得生生世世都好。没有智慧,不知道事实真相,是决定求不到的。
这一段文讲肉食,我们看到众生被杀害,那种痛苦的状况[彻入骨髓]。拿来养自己,怎么能忍心?何况[食过即空]。众生贪图美味,怎样去烹调。知道味道,享受味道的,就是舌头。舌头下面就不知道了。为了三寸舌不知杀害多少众生?不晓得造多少罪业?
所以说[疏食菜羹,尽可充腹]。要是素食没有营养,吃素食长寿的人很多,吃素食健康的人很多。从小吃长斋,出家人肥肥胖胖的,满面红光多的是!怎么可以说没有肉食就没有营养?这都是错误的观念。杀害众生,吃它的肉养自己,不但跟众生结冤仇,还损自己的福报。一个真正的聪明人,绝对不肯干这种事情。
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
一切动物不但有生命,也有灵性,跟我们人没有两样。除了佛菩萨之外,谁知道“皆我一体”。
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伤心。不能下咽者矣。
了凡先生一定是全家吃素,因为他晓得道理,他知道事实真相。现在人还有些错误的观念,我们大人吃素;以为小孩太小了,怕他营养不良,还要多多给他一点肉食。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这是怕他的业障太少,怨家债主太少了,多跟他结一点怨业,如此而已。跟他讲他不相信,还毁谤我们头脑太旧了,不懂得科学,不懂得营养,还在毁谤造业。其实不然。真的错了!所以觉悟要趁早,愈早愈好。小孩愈小吃素愈好,他的福德根基厚。这正像[无量寿经]和[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所讲的[先人无知]。[先人]就是长辈,没有智慧,使我们不知不觉中犯下了过失,造了很多的罪业。就饮食这一条就不得了,罪业就很重了。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
过去喜欢发脾气,嗔恚心重。如果自己能认真反省,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别人有过失,我自己也有过失。我不能原谅别人的过失,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吗?想到这个地方,就不会有责备人的心了,反而有怜悯之心。[矜]就是怜悯。他无知、愚昧,才会犯过。对于真妄、邪正、是非、利害,没有能力分辨,所以不能改过自新,不能断恶修善。应当要怜悯他。不要去责备他,这是佛菩萨处世、待人、接物的态度。
[悖理相干,于我何与]?即使是无理的冒犯,其实与我也不相干。
[本无可怒者]。即使相犯,我这个身,身不是我。我们的清净心永远不接受侵犯的。清净心里本来无一物。我们今天处世、待人、接物,可惜没有用清净心,用的是妄想心。妄想心不是自己。佛门所求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真心,是清净心。清净心里一念不生,清净心决定不受外境的干扰。所以与我无关,何必去计较,何必去执著?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妄想,诸位想想,那一物与我们相干?所以[本无可怒]。
这都是从理上去观察。所以说[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不会受外境所动了。外面什么境界,内心都不为所动。顺境里不起贪心,逆境里不起嗔恚心,顺逆境界里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慈悲。这是真正的改过。
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这是教我们从心地上改。在方法上,这是最上乘。[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历事炼心,就是从心地上改过修行。所以要自己认真去反省。
[天下没有自是之豪杰]。英雄豪杰在佛门里就是称的佛、菩萨。佛是英雄,菩萨是豪杰。出人头地,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够做得到,这叫英雄。所以佛的大殿叫[大雄宝殿],雄是英雄,大英雄宝殿,就是这个意思。常人做不到的,不能改过自新;佛能改过自新,佛能把所有的毛病都改正了,这才是英雄,这才叫豪杰!所以没有自以为是的佛菩萨,大圣大贤没有一个不谦虚的,没有一个不忍让的。谦敬是性德的流露。
[亦无尤人之学问]。真正有学问的人不会怨天,不会怪人。学问是智慧。是从真性里流露出来的。儒、佛都是如此。儒家讲智慧也是从本性里流露出来的。所以儒家讲[诚意正心]。诚意就是真心,是从真诚心里流露出来的。这是智慧,这叫学问。所以一个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不会怪人,不会怨天尤人。
[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德]就是成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行还会有人批评,还会有人毁谤,这就是无德。不要怪别人,反过头来想自己,是自己的德学没有成就,还不能感动那些人。
所以[吾悉以自反],人家骂我、诽谤我、批评我,都接受过来。不但没有报复的意念,还生感激之心。为什么?他提供这些宝贵资料让我回过头来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没有过,也不怪他。如果有的,赶紧改过自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就用这方法,把一身的毛病改得干干净净,最后成佛了。
五十三参讲[历事炼心],事就是日常生活,与一切人、事接触,这一切的一切,都提供自己反省。把外面的境界,无论是任何人,都看做老师,都看做佛菩萨,给我的教训。我要认真去反省,认真去修学。学生只有自己一个人,除自己之外,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善知识,都是佛菩萨。他们没有过失,只有我一个人有过失。善财童子是这样即身成佛的。你看[华严经],善财童子并没有换一个身,他是肉身成佛!从凡夫一直修到究竟圆满的佛果,一生究竟成佛。他怎么修的?就是这么修的。如果我们学会这个本事,学会这个方法,我们这一生当中也必定是肉身成佛。修行首先决定不怨天,不尤人。看别人不顺眼,就是自己业障现前。别人是佛、是菩萨,没有一点毛病。我看不顺眼,是我的业障,是我的毛病。
六祖大师讲得很好:[若见他人过,自过则相左]。[左]是堕落。[右]是升,[左]是降。是自己的业障现前,就要堕落。又告诉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善财童子是真正修道人,没有见到一个人有过失。他只见自己的过失,反省改过自新都来不及了,还有什么时间看别人的过失?看不到!所以眼睛看到一切人都是贤人,都是诸佛,都是菩萨。自己也就成佛成菩萨了。看到别人还有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现形,自己的业障现形。所以佛眼睛里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看诸佛菩萨都是凡夫,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最上乘的改过自新是从心地上改。
“毁谤之来”是好事!自己有毛病,自己不容易发现,自己找都找不到,别人替我们找到,告诉我们。你看省了多少事!所以应当把他接受过来,这就是我[磨炼玉成之地]。他来帮助我,他是善知识。我们要用这样心态来接受。[何怒之有],你怎么可以愤怒,怎么可以不接受,还要生报复的心?罪过大了!他对你是大恩大德之人,你还要用报复心来对待他,这个罪过重大!
我们中国,圣人讲孝。说孝道就会想到舜王。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不承认他是大孝,孝感天地。他这大孝,是什么人成就他的?他的父母兄弟成就他的。他母亲死了,父亲娶了一个后母。后母虐待他,父亲又听后母的话。后母以后生了一个弟弟,一家三个人欺负他。不但欺负他,时时刻刻都想置他于死地,这样的狠毒。他没有变心,总是自己常常反省,为什么我得不到父母弟弟的欢心,总是想自己有过失,没有见到别人有过失。天天在反省自己的过失,如何改过自新,到最后终于把一家人感化了。他没有想逃家,出离,没有想到将来要报复。念念反省总是自己不对,从来没有想到他父母,他弟弟存心不好,对不起他。以后尧王知道他这些事情,把王位让给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他,请他来继承王位。他能感动一家人,将来就能感动天下。
在佛经里我们看到[忍辱仙人]。忍辱仙人谁成就他?歌利王成就了他。[金刚经]上虽然说到,但没说清楚,[大涅槃经]里讲得清楚。
[歌利王]是梵语,翻成中文是[暴君]。所谓的无道昏君,梵语就叫歌利王。仙人在山中修行,他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把仙人凌迟处死。忍辱仙人丝毫怨恨的心都没有。忍辱波罗密圆满了,看不到外面恶人,看不到外面有一桩恶事。诸位想想,他的心清净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学佛学什么?就是学这个。
也许你说我们连善恶都不分,不是麻木不仁了?十法界因因果果摆在面前,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心里面没有,心里头干干净净,一点执著都没有,不是对外头不清楚。样样清楚,可是绝对没有丝毫分别、执著。所以在他,[自受用]里是万法皆如;[他受用]时,因为众生有烦恼,必须要跟他讲层次,跟他讲原则,那是对众生说的。对自己,我人众寿四相皆无,一切平等,决定没有一丝毫差别。从平等法里面建立差别法,是为了帮助别人的。所以差别就是无差别,因为差别不是自己用的,是他受用。他没有见性,要叫他断恶修善;自己入这个境界了,无有恶可断,也无有善可修,自己得到清净平等,契入一真境界,无修无证。无修无证里面,修证的事还照做,这就是空有两边都不住。如果入了这个境界,事相上的修持都没有了,就落在[空];执著在事相上不明究理,不见本性,就落在[有]。他空、有两边都不住。像大势至菩萨所示现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不落有边,净念相继不落空边,这叫中道。空有两边不著。所以心地清净平等,万法一如,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到晚还是不中断,还是照念不误,空有两边都不住。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这是真正修行,真实的修行。
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
这不但是理,也是事。别人诽谤我们,侮辱我们,我们如果心不动,不理会,自然就没有事了。他骂我们,我们不要回答他。他骂,我就听;骂了几个钟点,骂累了就不骂了。谁吃亏?他吃亏。他口不断在动,很疲倦了;我们心清净,若无其事。这个方法对治是非常有效的。
我十几岁在学校念书,就学会这套本事。我这套本事实在是跟我一位同学学来的。因为我年轻在学校念书时跟了凡先生一样刻薄,喜欢挖苦人,喜欢戏弄人。可是我遇到一位同班同学,这位同学是我的大善知识。我处处欺侮他,大庭广众之中常拿他来取笑,他从来对我一句话不回。整整过了一年,我被他感动了。这个人真正了不起,真是打他不回手,骂他不还口。我从他那里学到这套本事,一生都得受用。所以不管人家怎么样毁谤,怎么说,到最后都烟消云散了。对自己内心的修养增加了。如果讲福报,一般人对你更加赞叹,某人真有修养!如果不是这些人来侮辱诽谤,你的忍辱功夫就不能现前。他是来成就你修功的,何必不收?是送好礼来给我们的。
我们在一个机关团体里面,有这样的人对付我们,我们能以很清净心应他,长官也欣赏你,同事也佩服你,你的升迁机会也就提早了。他送这么多好处给你,你为什么不要?你要对他恶言相报时,则两个人程度一样高。
我们从前在学校里,两个同学吵架。老师往往是一齐处罚,两个都跪著!我们心里很不服气。明明我有理,为什么老师也叫我跪?到以后才晓得,凡是会打架、会吵骂的程度是一样高,一个高一个低的绝对打不起来,骂不起来的。这个很有道理。遇到这个情形,修养程度的高下马上看出来。
所以遇到这些事,要晓得他是来送好礼给我的,他是我们的恩人,不可以恩将仇报。第一、是来测验自己修养功夫。第二、很现实的福报马上就来了。你将得到大众的赞叹,礼敬。所以他是来送礼的,他不是坏人,是好人,是真正的好人,不要错怪了他。自己要晓得。
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
这一段所说的不但是世间法,出世法里也非常重要。菩萨六度,有两条是关键:第一、是[布施]。布施是修福。人不能没有福,佛是更不可以无福。我们称佛为二足尊,[足]就是满足、圆满,佛是智慧圆满,福报圆满。世出世间论福报没有超过佛的。所以求福、求慧是应当的。我们自性里本来具足了无量无边的福慧。布施有三种:就是[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都是一切众生所追求的。佛告诉我们种善因必定能得善果。
第二、是[忍辱]。忍辱能够保持。如果只有修施福,而没有忍辱,修积的福德保不住。[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于忍]。这一切法是指世间法、出世间法。你要想保全,忍辱波罗密就不能不修。这一段就是讲忍辱波罗密。
经上常说[火烧功德林]。什么火?嗔恚之火。若一发脾气,功德就没有了。所以功德的修积相当不容易。如果你想你的功德修积有多少?想想上次是几时动过嗔恚心。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念佛人若在临命终时发脾气,那就完了。这就是说明为什么人临终时,佛法教我们八个小时内不要去碰他。他虽然断气了,八个小时之内,神识没有离开。你去触摸他,怕他发脾气,就是这个道理。这时若发脾气,丝毫的功德都没有了,所以功德很难修积。福德则不会失掉;功德随时可以失掉。
功德是什么?功德是清净心,是定、是慧。诸位想,一发脾气那有定和慧?定、慧都没有了。至于福德,我们讲财富、聪明[世间的聪明是法布施的果报]。我们念佛,所修积的功德就是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一发脾气,功夫成片没有了,一心不乱更没有了!所以要晓得功德是很难保持,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
我们修行在菩提道上│就是修行过程之中,冤家债主常常来作对。为什么?他们的报复心很强烈。看到我们修行要成就了,成就之后他就永远不能再报复了,所以总是想尽方法来障碍,来阻扰。这些障碍、阻扰的方法,就是叫我们自己把自己的功德毁掉,[火烧功德林]。自己要不肯毁掉,任何外面的境缘对我们是无可奈何。
所以有些人有[境缘]。[境]是环境,[缘]是人事。物质、人事环境常常叫我们不满意,不满意就发脾气,一发脾气就把自己的功德烧掉。谁叫我们不满意?可能都是冤亲债主在那里作祟,藉著人事、物质环境的缘,他在挑拨。所谓说话的人也许是无心的,我们自己听了有意,自己听了就不舒服,就难过。不要说表面上发作,你心□/span>稍有恚意,功德就没有了。只是小小的嗔恚,为什么功德没有了?因为清净心失掉了,这是必须要明了的。所以世出世间法的成就都在忍辱,都在定功。定、不但是出世法修行的枢纽,世间法也少不了的。
[闻谤不怒],这是定,这是智慧,定慧现前。[闻谤而怒],那是业障现前。从这可见到,我们是定慧现前?还是业障现前?自己要清楚。
这些境界好不好?对修行人来讲,是好的!常常有人来找麻烦,有些事叫自己不如意,这是好境界。若不从这种境界里去修,定从那里修得成功。所以逆境、逆缘现前,正是自己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修[忍辱波罗密]的机会来了。所以前面讲,感谢都来不及,怎么可以抱怨?怎么可以发脾气?正是锻炼自己功夫的时候。
古人锻炼一个学生,首先用的方法,就是教他修[忍辱波罗密]。看到这个人是个法器│就是可以教的学生,对他就没有好脸色,会处处有意去找麻烦,好像很讨厌,这是看他能不能忍受。有意折磨他,他若不能忍受,离开了,就算了。不能忍辱就不能成就。虽然其他的方面很优秀,不能忍辱其成就也有限。
我们在[禅林宝训]里看到。有一位老和尚折磨他的学生,就是完全不讲理的,一见面就骂,就呵斥。有一次洗脚,洗脚水就泼在学生的身上,学生还是不走,还是要赖在这个地方。以后他实在生气了,赶走,迁单,不让他住在这里。学生没法子,不能住了,于是他住在远远的走廊下。老和尚讲经说法时,他在窗户外一心谛听,不让老和尚看到。过一年了,老和尚要传法,要退休,推选一位新的住持来继承他,大家不晓得老和尚要选什么人?老和尚要大家把在外面听经的那个人找过来,传法给他,把住持的位让给他。大家才晓得,这么多年老和尚是为了要锻炼他。如果我们遇到小小不如意,就想掉头而去,不愿接受磨炼也就决定不会有成就。即使其他方面再优秀,也不能成就。世出世法成败关键就是忍辱。他能忍,他就有定;他有定,他就有真智慧,不会被外境所动摇。
有时候,我们看某人很优秀,在这儿住了没多久他走了。常住的人笑笑无所谓。受不了折磨,不能成就。不能成就的人在常住多一个、少一个,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有些眼光短浅的人认为某人是个人才,走了可惜,这是看得近。往深远处一看,不是如此。真正是人才,他有定功,有智慧。唯有定、慧才能续佛慧命,才能住持佛法;没有定绝对没有慧,定的前方便是[忍辱波罗密]。先有忍而后才有定。没有忍那里来的定?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这是个真正道场,是有道学可以学的,打都打不走。他没有学到手,怎么肯走?什么样的侮辱都甘心承受。为什么?必须学到手之后才肯走,没有学到手是决定不肯走的。这是真正求学的人!假使小小的一点不如意,他就掉头就走,不能忍辱,没有用处的,不必去留他。
这一段的文字非常的重要。息谤息争的妙法,就是根本不把它放在心里,再怎样的诽谤也就消失了。所以诽谤来,不可以争,不可以辩,愈辩就像此地讲的[春蚕作茧,自取缠绵]。用不著辩的!冤枉了,冤枉也用不著辩。
所以说[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害是太大太大。如果做事,上司对于一个易怒之人不会重用的,也不会提拔的。所以一个长官考核部属,往往在生活中,从他待人、接物之处观察。这个人值不值得栽培?这个人有没有前途?他看到心里有数。易怒之人没有什么大前途,不值得栽培的,因为怒会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