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虫蛀,城建挤占,再不抓紧时间保护和维修,我们将失去这个城市宝贵的文物和记忆”,昨天的越秀区人大分组讨论会议上,江泽桂等11名人大代表联名呼吁相关部门尽早重视并全面复兴城隍庙及周边一带,以及早“唤醒”这座濒临受危的历史文化遗产。
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代岭南最大城隍庙。现存的城隍庙为清代重建,1920年拆庙建街时,只剩现有的大殿和拜亭。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就在北京路“隔壁”——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站在中山四路与文德路的交叉口向北看,这座青砖绿瓦的老建筑并不显眼,大门被锈迹斑斑的铁栅锁着,城隍庙三面被高楼包围。
“再不行动起来,眼看这个珍贵的古建筑就要毁了”越秀区人大代表江泽桂痛心地表示,城隍庙内有60多根柱子,每根柱子上都有对联,但近年检查发现,30多根柱子惨遭白蚁侵蚀,有的已经空心。
“城隍庙的修复重建,最好把前面的两个停车场迁走,改建成为城隍庙广场,成为市民休闲活动的公共场所。另外,重建一部分城隍庙被毁建筑,大殿修整一新后重新开放,供市民纪念那些对广州城建设做出贡献的先人。”江泽桂说,城隍庙前面就是万木草堂遗址,旁边是南越王宫署遗址,附近还有大小马站、中山图书馆,城隍庙后面越华路一带还有清代大屋,这些都可以连起来整体保护。(稿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