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约在松纯方丈的禅房,房间隐在香火旺盛的寺庙入口处,是处难得的静谧之地。走进房去,感觉肃穆而整洁,松纯方丈在弟子的陪同下,热情地迎了上来。第一句话就是道歉,“最近事务太忙,嗓子累哑了”。弟子解释,师傅每天的活动排得很满,这天也刚从外地回来,听闻我们此次采访的主题是天宁寺梵呗唱诵,很开心,还认真做了准备。
果然,刚落座,松纯方丈就拿出几张纸,上面写着关于“梵呗唱诵”的介绍。随后,他操着沙哑的嗓音说开了:外面的发音都不准确,应该叫fan bai,两个字都念第四声。什么叫“梵呗”?不等答案,他就自问自答:“梵呗”就是佛教活动中赞颂佛菩萨的声乐作品。他边说边指着笔记,纸上有力地写着:“梵呗”主体部分按文辞可分为“赞”与“经”两大类,“赞”为诗歌体,“经”为散文体。“赞”以类似唱歌的方式表演,称做“唱赞”,旋律性强,包括《炉香赞》、《宝鼎赞》等百余小赞和《戒定真香赞》、《弥陀赞》、《三宝赞》等大赞。松纯方丈指一个字说一个字,速度很慢,而且可能长期唱诵的缘故,他讲话也略略依着诵经的语调。当说到《宝鼎赞》时,他兴致来了,自己提议来一段“唱赞”,让弟子帮忙寻找这本佛经。佛经寻来后,他擦了擦手,接捧后轻放到桌面上,一页页耐心地翻,将书抹平,而后偏过头来,认真地对记者说:“听好。”清清嗓子,开始“唱赞”。节奏沉稳扎实,唱腔悠扬潇洒,韵味古朴清雅。随后,松纯方丈本想来一段“诵经”,奈何嗓子已发不了音。
“天宁寺是个规矩很严的地方,我们的梵呗唱诵已经传遍国内外,大陆、台港澳各地及东南亚各国、美国佛教寺院的梵呗唱诵,都以天宁寺的为范本。”稍微休息后,松纯方丈又不迭地介绍,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据史料载,常州天宁寺始建于唐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5年),已有1300余年历史,为我国佛教禅宗著名道场,名列“禅宗四大丛林”之首,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南北朝以来,梵呗的音乐风格南北有别。常州乃齐梁帝王出生之地、南方梵呗发祥之处,齐永明七年(公元490年)确定了其哀婉为主的风格特点。至今,常州天宁寺梵呗依然较好地保留着1500余年前齐梁时代的雅乐传统和江南音乐风格。
说起自己在传承方面的贡献,松纯谦虚地摆手,感慨梵呗唱诵如今影响遍及海内外,均缘于数代人的努力。一旁的弟子补充介绍,自上世纪40年代起,每年有100多位僧徒在天宁寺佛学院学习,而后分赴各地,使天宁寺梵呗唱诵遍传国内。1949年,该寺戒德长老等数位高僧大德赴台,分别担任台湾一些著名寺院住持,前任方丈敏智大和尚,任美国纽约世界佛教中心导师及美国纽约大乘寺住持。近代,大陆及港台各地寺院的梵呗唱诵,皆以常州天宁寺为范本。1990年10月,天宁寺梵呗唱诵团应邀赴京参加首届“中国佛教、道教音乐周”演出,深得各方好评,并出版了《天宁寺唱诵》专辑。此后,在松纯方丈的不懈努力下,天宁寺的梵呗唱诵保持着汉传佛教梵呗唱诵的领军地位。
遗憾的是,当日没能听到大和尚的多段唱诵。仿佛能读到我们内心的失望,松纯透露,不久自己将亲自组织几十位僧人,灌制梵呗唱诵的碟片……“到时候送你一张。”(稿源: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