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步蟾佛教绘画展”将于1月10日上午10时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举行。
此画展由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文学艺术家联合会、辽宁省美术家协会、沈阳市文化局共同主办,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办的。
刘步蟾先生出生在山东农村,孩提时代家庭并不富裕,他自幼父亲病逝,母亲省吃俭用挤出钱来供他上学读书,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母亲那慈善的容颜、辛劳的双手已永远地定格在他的内心深处。
刘步蟾先生懂事早,天资聪敏,从小喜爱绘画,可母亲怕他因此影响正常学业,不太乐意让他学画。但他从小有志,为了画画,自己曾独自躲在菜窖里画。执著、喜爱是最好的动力,他的绘画长进很快,尽管他在同学当中生活费开支最少,当别的同学品味大鱼大肉时他却独自一个吃小菜就馒头最多要碗蛋汤。他几年学下来基本上靠勤工俭学度过。或许正因如此,人的生活际遇不同,对人的意识影响就绝然不同。
刘步蟾先生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得到过他人的帮助,因此,他加倍珍惜,也更加懂得人的一生应该多做一些善事好事,以此来回报父母抚养之爱,师长同学和亲友帮助之情。所以他将这些爱憎分明感都投入到刻苦研究绘画艺术中。
有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后来老艺术家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魏传义为其题写了“沦桑岁,痴心不改”。刘步蟾先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走上社会,以自己的画笔丹青开始绘就灿烂的人生之路。
熟悉刘步蟾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性格率真、生活俭朴,表现绘画艺术上力求做到传统而不俗气、灵动而不浮华,难怪中央美院老教授叶毓中先生对他格外欣赏,并称赞他人品基础扎实,人品好,画品好。刘步蟾先生勤于思考、敏于言行,然而更突出的是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有位哲人曾说过,信仰是一种意志,也是一种感情。我想这也正好是对刘步蟾先生绘画之路的解释和印证。(稿源:华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