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学习园地>>佛学知识>>云何大乘 能犯不犯十重性戒
云何大乘 能犯不犯十重性戒
2007年08月09日09:50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906 字体: 繁體

  『律藏(梵文毗尼藏)』之《四分律》有云: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藏若住,佛法亦住,毗尼藏若亡,佛法亦亡。盖『戒律』之於佛法,就如『防腐剂』之於食物,可维护佛法流传之长久。   世尊曾於《大藏经》开示:往昔有佛住世弘法,因未加强『戒律』之制定,亦未有『律藏』留世,故於彼佛涅盘后不久,佛法就灭尽而销声匿迹(   如本法师在『法界卫星』弘法时,曾为如此开示)。难怪   世尊住世时,一再强调要佛门四众『以戒为师』。设若一佛寺之出家众,未严守『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及比丘戒、比丘尼戒、出家菩萨戒等,而争权夺利,长幼不分,视师长如他人,或附佛外道,假借佛法名义,不遵守『戒律』,不务正业(弘法利生、自利化他)而标新立异,贪图供养,专造『狮子虫』之身口意三业,如此佛寺怎能教化众生,香火鼎盛?如此佛法怎能达到教化度生,延续法运之目的?又所谓『十重性戒』,乃指《梵网经(璎珞经同)》所开示之菩萨戒『十重性戒』(请参照末学《学佛心得第32篇》,兹不赘述)。至於云何大乘『能犯不犯十重性戒』?兹依《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所开示,分述之如下:

  (一)   如来一切心法,金刚自性本来清净毕竟寂灭,菩萨若於大乘性中,能持十重戒者,觉心真净了见心性无染无著,是故菩萨能持十重戒者,是则名为不坏毗尼。

  (二)   如来一切心法,我障自性毕竟不可得本来无染,菩萨持重戒者,戒性如虚空,不见心性了然寂静,菩萨持重戒时,证见心体我性空无,是故名为出过一切诸有相体,是则名为无过毗尼。

  (三)   如来一切心法,烦恼妄想本来清净,菩萨持重戒者,於净识性实无所得,於实无所得之心,菩萨持戒不见於相不见颠倒,不见菩提不见实性,名为最胜实性毗尼。

  (四)   如来一切心法,如如实际,於实际中不见持戒不见破戒,菩萨持重戒者,是则应示当观心地,见实际性心性莹净,不见戒性亦无持戒杂染诸见,是故名为心性清净,通达圣性真如毗尼。

  (五)   如来一切心法,菩提圣性无来无去,故名如来,菩萨应当持重戒者,得见如来真实心性,真实性者等如法界,无来无去无为之相,菩萨能持如来净戒者,见佛心性等於虚空无有别异,是故名为如来法身菩提圣性真实,得名不思议毗尼。

  (六)   如来一切心法,本来无住本来无处本来无著,菩萨持重戒者,於无住之中不见有犯十重之性,菩萨持此戒时,於无著心性廓周法界,遍於一切如净琉璃内外明彻,则是名为无自性性净毗尼。

  (七)   如来一切心法,等如空际离诸相故,菩萨能持重戒者,於心空际,不见能有破戒之相,於性戒中证得法眼性净,是则名为净诸六识法眼毗尼。

  (八)   如来一切心法,法本不生今则无灭,菩萨能持重戒之时,於无生性照见持戒,心心圣性体寂清净,不生不灭则证佛地,速当成就无上菩提,是则名为三世平等毗尼。

  (九)   如来一切心法,则是诸佛真如实智,不见有相一切诸法,何以故?众生心性本是真如,於真如性中若见持戒,是名有相,菩萨不能解脱;若能不见持戒,不执不著一切诸相,是则名为无染解脱清净毗尼。 

 (十)   如来一切心法,毕竟无相,离於心想清净无障,菩萨能持十重戒者,於戒净性不见有戒不见无戒,得名证离小乘,执缚一切戒相,是则名为究竟毗尼。

  由此观之,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菩萨,由依止此大乘毗尼,持此十种圣性无相十重大戒,毕竟清净离一切相,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盖佛教戒律虽有轻重之分,然而细分之则无所不包,如同   义寂法师之《菩萨戒本疏》云:『摄律仪戒,所谓十波罗夷;摄善法戒,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摄众生戒,所谓慈悲喜舍。』然而,『菩萨戒』是以十重戒为体,十重清净,戒体则坚固,从戒体起修六度(即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万行,得智慧,以便普渡众生,悲智双运,即能圆满福慧,终究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总而言之,吾等学佛修道者,欲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历经三大阿僧祗劫,从初发心,经『十住』『十行』至『十回向』,须一大阿僧只劫,即佛法所称『三贤位』之菩萨;从『初地(欢喜地)』至『七地(远行地)』,又须一大阿僧只劫(即第二阿僧只劫);从『八地(不动地)』至『成佛』,尚须一大阿僧只劫(即第三大阿僧只劫),况且菩萨乘『愿力』再来,亦有『隔阴之迷』,尤其在『末法时期』之今日,欲『明心见性』都很困难,何况欲『即身成佛』?是故吾等学佛修道者若能如法受持『菩萨十重性戒』,又能修『念佛法门』,具足信愿行三资粮,临命终时,将正念不断、净念相继,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上品莲华(请参照末学《学佛心得第26篇》,兹不赘述)』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继续学佛修道,盖西方极乐世界有一流之师资,及诸大善人聚会一处,又有一流学佛环境及设备,不但没有『隔阴之迷』之险,而且亦不要『三大阿僧只劫』之长,即所谓『面见阿弥陀,何愁不开悟』是也。愿与诸仁者共勉之!

上一篇:谈在家戒二三事
下一篇:关于持戒的开示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