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文三藏·蛇品·第2经·特尼耶经
18 “我己煮熟米饭,挤好牛奶,”牧人特尼耶说道,“与我的家庭一起住在摩喜河岸,我的房子有遮蔽,火儿己点燃。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19 “我没有忿怒,没有思想障碍,”世尊(指释迦牟尼)说道,“我在摩喜河岸住上一夜,我的房子无遮蔽。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0 “没有发现牛蝇和蚊子,”牧人特尼耶说道,“牛群在草儿茂盛的牧场游荡,它们能承受来临的大雨。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1 “我己扎了木筏,”世尊说道,“渡过水流,到达彼岸,木筏己经无用。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2 “我的妻子忠诚,不轻浮,”牧人特尼耶说道,“长期与我生活在一起,十分可爱,我没听说她有任何罪过。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3 “我的忠诚的心己经获得解脱,”世尊说道,“它长期受到陶冶的控制,在我身上不再出现罪过。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4 “我靠自己挣钱过活,”牧人特尼耶说道,“孩子们跟我一样身体健康,我没听说他们有任何罪过。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5 “我不受雇于任何人,”世尊说道,“我带着获得的东西周游世界,酬金对我无用。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6 “我有母牛与牛犊,”牧人特尼耶说道,“我有孕牛和种牛,我也有作为母牛之主的公牛。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7 “我没有母牛与牛犊,”世尊说道,“我没有孕牛与种牛,我也没有作为母牛之主的公牛。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8 “木桩牢固,摇撼不动。”牧人特尼耶说道,“绳索用蒙阇草搓成,崭新结实,就是牛犊也不能将它扯断。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9 “犹如公牛挣脱羁绊,”世尊说道,“犹如大象挣脱臭藤,我将不再投胎。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30 顷刻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灌满低地和高地。听到雨声,牧人特尼耶说道:
31 “我们见到世尊,确实获益非浅,我们皈依你,有见识的人啊!请你做我们的导师,大牟尼啊!
32 我和我的妻子都是忠诚的,让我们在善逝(指释迦牟尼)身旁过梵行的生活;让我们超越生死,结束痛苦”
33 “有子者享受有子之乐,”邪恶的摩罗说道,“有牛者享受有牛之乐,因为执着是人的快乐,没有执着也就没有快乐。”
34 “有子者为子忧虑,”世尊说道,“有牛者为牛忧虑,因为执着是人的忧虑,没有执着也就没有忧虑。”
巴利文三藏·蛇品·第六经·毁灭经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舍卫城给孤独园的逝多林里。这天夜晚消逝时,有一位美丽的神灵照亮整座逝多林,走到世尊那里,行礼问安,站在一旁。然后,这位神灵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91 “我们请教乔达摩关于人的毁灭,我们前来询问世尊: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92 “生存容易明白,毁灭也容易明白:热爱正法的人生存,仇视正法的人毁灭。”
93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一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二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94 “他亲近恶人,不亲近善人。他热衷恶行,这是毁灭的原因。”
95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二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三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96 “生性嗜睡,喜欢聚会,萎靡不振,懈怠懒惰,好发脾气,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97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三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四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98 “生活富裕,但不瞻养青春己逝的年迈父母,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99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四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五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00 “用谎言欺骗婆罗门,沙门或其他行乞者,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01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五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六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02 “有很多财产,有金子,有食物,但独自享用这些好处,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03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六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七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04 “以出身自傲,以财富自傲,以家族自傲,看不起自己的亲友,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05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七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八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06 “沉湎于女色,爱喝酒,好赌博,将一切所得挥霍一空,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07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八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九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08 “不满意自己的妻子,与妓女厮混,与他人的妻子厮混,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09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九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十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10 “青春己逝,还将乳房如同町婆罗果的女子带回家;出于对她的猜忌而不能安睡,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11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十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十一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12 “对嗜酒和挥霍的女人或男人推崇备至,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13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十一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十二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14 “出生在刹帝利家族,财产微薄,野心很大,渴求在这世上取得王国,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15 “智者圣人具有洞察力,考虑到世上这些毁灭,向往极乐世界。”
巴利文三藏·蛇品·第七经·无种姓者经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舍卫国城给孤独园的逝多里。这天早上,世尊穿好衣服,带着钵和袈裟进入舍卫城乞食,那时,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家中点燃了火,正在祭祀。世尊挨家沿户乞食,向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的家走来。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看见世尊从远处走来,他望着世尊,说道:“站在那里,秃头!站在那里,沙门!站在那里,无种姓者!”听了这话,世尊对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说道:“婆罗门啊!我你懂得无种姓者,或无种姓者的行为吗?”“乔答摩啊!我确实不懂得无种姓者,或无种姓者的行为,请世尊得答摩为我说法,让我懂得无种姓者,或无种姓者的行为。”“那么,婆罗门啊!好好用心听着!我讲给你听。”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回答世尊道:“好的。”于是,世尊说道:
116 “怀有怒气,怀有敌意,邪恶狡诈,见解错误,弄虚作假,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17 “在这世上,伤害各种生物,无论是一次生者,还是两次生者,毫不怜悯众生,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18 “围攻侵害乡村和城镇,以压迫者闻名,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19 “如果在乡村或森林,偷取他人的财物,据为己有,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0 “确实借了债,但要还债时,跑掉了,说道:我没欠你债,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1 “贪图一点小财,杀害路上行人,取得那点小财,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2 “为自己,为别人,或为钱财,出面作证时提供伪证,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我种姓者。
123 “出没在亲戚或朋友的妻子中,或强逼,或引诱,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4 “生活富裕,但不赡养青春己逝的年迈父母,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5 “用言语伤害或激怒父母、兄弟、姐妹和岳母,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6 “别人请教有益之事,他教唆无益之事,说话遮遮掩掩,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7 “做了坏事,一心希望别人没有发觉,行动鬼鬼祟祟,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8 “到了别人家里,享用各种美味,而别人来到他家,却不肯款待,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9 “用谎言欺骗婆罗门、沙门或其他行乞者,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0 “用言语羞辱在吃饭的时候来到的婆罗门或沙门,不予施舍,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1 “满嘴不实之辞,执迷不悟,贪图小利,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2 “吹嘘自己,蔑视他人,因骄傲反显渺小,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3 “暴躁,贪婪,心术不正,妒忌,诡诈,毫无廉耻,胆大妄为,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4 “辱骂佛陀或佛陀的弟子,辱骂行乞者或在家人,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5 “没有成为阿罗汉,却自称是阿罗汉,他是梵界中的窃贼,最卑鄙的无种姓者。我讲给你听的这些人都是所谓的无种姓者。
136 “不是由于出身,成为无种姓者,不是由于出身,成为婆罗门,而是由于业,成为无种姓者;由于业,成为婆罗门。
137 “我举个例子,你门就知道了。举世闻名的摩登是旃陀罗的儿子,是贱民。
138 “摩登格获得了难以获得的至高荣誉,许多刹帝利和婆罗门都去侍奉他。
139 “他己登上神车,进入圣洁的大道,摒弃爱欲和贪求,走向梵界,出身并不阻碍他在梵界获得再生。
140 “而有些婆罗门出生在书香门第,熟悉经典,但他们经常作恶,被人发现。
141 “在这世,他们受人鄙视;在下世,他们坠入地狱。出身并不阻碍他们坠入地狱或受人鄙视。
142 “不是由于出身,成为无种姓者;不是由于出身,成为婆罗门;而是由于业,成为无种姓者;由于业,成为婆罗门。”
听了这些话,拜火者婆罗豆婆遮波罗门对世尊说:“妙极了,乔答摩! 妙极了,乔答摩!正象一个人,乔达摩啊!扶正摔倒的东西,揭示隐蔽的东西,给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举着油灯,让那些有眼者能看到达东西,世尊乔答摩以各种方式说法。我要皈依世尊乔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团。请世尊乔达摩接受我为优婆塞。从今以后,我将终生寻求庇护。”
巴利文三藏·蛇品·第10经·林主夜叉经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森林里林主夜叉的地域里。一天,林主夜叉走到世尊那里,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来。“进去,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进去。第二次,林主夜叉又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来。“进去,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进去。第三次,林主夜叉仍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来。“进去,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进去。第四次,林主夜叉还是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朋友,我不出来了。你想干什么就干吧!”“沙门啊!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回答不了,我将捣毁你的思想,撕碎你的心,提出你的双脚,把你扔到恒河对岸去。”“朋友啊!在这神界、魔界和梵界,在这婆罗门、沙门、神和人中间,我还没遇见谁能捣毁我的思想,撕碎我的人,提起我的双脚,把我扔到恒河对岸,朋友啊!你想问什么就问吧!?于是,林主夜叉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181 “在这世上,什么是人的最宝贵的财富?遵行什么,带来幸福?什么味儿最美?什么是人们称说的最好的生活?”
182 “在这世上,信仰是人的最宝贵的财富;遵行正法,带来幸福;真理的味儿最美;智能的生活是人们称说的最好的生活。”
183 “怎样渡过水流?怎样渡过海洋?怎样克服痛苦?怎样获得纯洁?”
184 “凭信仰渡过水流,凭勤勉渡过海洋,凭勇力克服痛苦,凭智能获得纯洁。”
185 “怎样获得智能?怎样获得财富?怎样获得声誉?怎样获得朋友?从这世到那世。怎样临终不悲伤?”
186 “乐于聆听和信仰达到涅槃的阿罗汉法,勤勉努力,有见识,这样的人能获得智能。
187 “行为正当,有耐心,有活力的人获得财富,凭真理获得声誉,凭施舍获得朋友。
188 “有信仰的持家者,具备四法:诚实、公正、坚定、慷慨,他从这世到那世,临终不悲伤。
189 “请去问问其它各位沙门、婆罗门:在这世上,是否有比诚实、自制、慷慨、忍耐更重要的美德?”
190 “何必还要去问其它各位沙门、婆罗门呢?现在我已经懂得将来的利益。
191 “为了我的利益,佛陀来到森林居住,今天我已经懂得在何处施舍能获得大功果。
192 “我要从这村到那村,从这城到那城,四处游荡,向正等觉和法中之妙法顶礼致敬。”
小品·第四经·大吉祥经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舍卫城给孤独园的逝多林里。这天夜晚消逝时,有一位美丽的神灵照亮整座逝多林,走到世尊那时,行礼问安,站在一旁。然后,这位神灵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258 “许多神和人思索吉祥。企求幸福,请你告诉我:什么是最高的吉祥?”
259 “不与愚者交往,而与智者交往,崇敬值得崇敬者,这是最高的吉祥。
260 “住在合适的地方,前生积有功德,正确理解自我,这是最高的吉祥。
261 “学问渊博,技能高超,训练有素,富有教养,善于辞令,这是最高的吉祥。
262 “侍奉父母,爱护妻儿,做事有条不紊,这是最高的吉祥。
263 “施舍,依法生活,爱护亲属,行为无可指责,这是最高的吉祥。
264 “断绝罪恶,节制饮酒,努力遵行正法,这是最高的吉祥。
265 “恭敬,谦逊,知足,感恩,适时听法,这是最高的吉祥。
266 “忍耐,文雅,与沙门交往,适时讨论正法,这是最高的吉祥。
267 “苦行,梵行,洞悉圣谛,实现涅槃,这是最高的吉祥。
268 “思想不因接触世事而动摇,摆脱忧愁,不染尘垢,安稳宁静,这是最高的吉祥。
269 “做到这些的人,无论在哪儿都不可战胜,无论去哪里都安全,他们的吉祥是最高的。
巴利文三藏·小品·第8经·船经
316 人应该崇敬能从他那里学到正法的人,正如众神崇敬因陀罗。这种受崇敬、受欢迎、学识渊博的人能晓喻正法。
317 一个坚定、勤奋的人与这样的人交往,领会精义,铭记在心,依法行动,他便成为聪明睿智的能人。
318 如果追随低能愚昧,不明事义而妒忌心重的人,他就不可能领悟正法,驱除疑惑,而只能走向死亡。
319 正如一个落水者,他自己只能在汹涌奔腾的河水中随波沉浮,怎么还能帮助别人渡过河去呢?
320 同样,一个人不明了正法,又不请教学问渊博的人,他自己都一窍不通,没有驱除疑惑,怎能能教诲别人?
321 正职登上一条备有桨和舵的坚固的船,他技术高明,经验丰富,能载运其它许多人过河。
322 同样,一个精通知识,、自我完美、思想坚定的人,他能教会其它专心致志的人。
323 因此,应该与聪明睿智、学问渊博的善人交往,精通正法,明了事义,付之实践,便能获得幸福。
巴利文三藏——小品·第9经·戒行经
324 凭什么戒行,凭什么行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才能真正确立自己,达到至高目的?
325 他应该尊敬长者,不妒忌,懂得按时拜见老师,抓住机会讨论正法,专心聆听精妙言辞。
326 他应该按时拜见老师,驱除愚执,举止谦恭,记住事义、正法、自制和梵行,并付之实践。
327 他应该以正法为乐园,喜欢正法,坚守正法,精通正法,不散布玷污正法的言论,在至理妙言指引下生活。
328 他应该抛弃嘲笑、噜嗦、悲叹、卑劣、欺骗、虚伪、抱怨、粗鲁、堕落和愚痴,摆脱迷妄,思想坚定。
329 妙语是理解的精华,理解的知识是禅定的精华,一个粗疏懈怠的人,他的理解力和知识都不会增长.
330 那些人热爱圣贤宣示的正法,他们言语、思想和行为无与伦比,他们达到平静、温顺和禅定,获得知识和理解力的精华。
巴利文三藏·大品·第3经·妙语经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舍卫城逝多林中。世尊说道:“比丘们啊!具有四种特点的言语是妙语,不是恶语,智者听来没有错误,无可指责。”“哪四种特点?”世尊说道:“比丘们啊!比丘说妙语,不说恶语;说合法之语,不说非法之语;说动听之语,不说难听之语;说真实之语,不说虚妄之语。比丘们啊!具有这四种特点的言语是妙语,不是恶语,智者听来没有错误,无可指责。”善逝这样说道,然后这位老师又说道:
450 “善人道:说妙语这是第一;说合法之语,不说非法之语,这是第二;说动听之语,不说难听之语,这是第三;说真实之语,不说虚妄之语,这是第四。”
然后,可尊敬的文基娑从座位上起身,偏覆左肩,双手合十,向世尊说道:“善逝,我有点想法。”世尊说道:“文基娑,说说你的想法。”于是,可尊敬的文基娑站在世尊面前 ,用合适的偈颂赞美道:
451 “应该说这样的话,它既不折磨自己,也不伤害他人,那就是妙语。
452 “应该说动听的话,令人高兴,不带来罪恶,应该说别人听来悦耳的话。
453 “真实是不朽的,正法是永恒的,人们说:善人恪守真实、利益和正法。
454 “佛陀说的话令人宁静,导向涅盘,结束痛苦。这样的话确实至高无上。
巴利文三藏·小品·第14经·如法经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舍卫城给孤独园逝多林里,那时,有位名叫如法的优婆塞带着五百优婆塞到世尊那里,向世尊行礼,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后,如法优婆塞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376 “大智者乔达摩啊!我问你:离家的出家人或在家的优婆塞,怎样行事才能成为好佛徒?
377 “因为你知道人界和神界的行动和归宿;你洞悉妙义,无与伦比,人们称你为无上佛陀。
378 “你掌握一切知识,阐明正法,怜悯众生;你排除障碍,洞察一切,纯洁无暇,照亮整个世界。
379 “名叫蔼罗筏驽的象王听说你是胜者,来到你身旁,与你商讨;听说你说:‘善哉’后,它喜气洋洋离去。
380 “吠舍婆那俱毗罗大王也来请教正法,智者啊!经他询问,你讲述正法,他听后,也喜气洋洋。
381 “那些能言善辩的外道,无论是正命外道(指宿命派),露形外道(指苦行派),他们的智能都超不过你,就像一个站立不动的人超不过快步行走的人。
382 “那些能言善辩的婆罗门,甚至是年长的婆罗门,还有被认为是论师的婆罗门,他们全都受益于你。
383 “世尊啊!我们全都渴望聆听你阐述的精妙幸福的正法。无上的佛陀啊,我们向你求教,请你告诉我们吧!
384 “让所有的比丘和优婆塞都坐下聆听,让他们聆听无垢者领会的正法,犹如众神聆听婆娑婆的妙言。”
385 “听着,比丘们!我告诉你们排除障碍的正法。你们要修持它,让寻求真谛的有识之士遵行适合出家人的生活方式。
386 “比丘不应该非时游行,而应该适时去村庄乞食,因为欲望依附非时游行者,所以佛陀们不非时游行。
387 “色、声、味、香、触使人迷醉,应该驱除对所有这些的贪恋,适时用早餐。
388 “比丘适时乞得食物后,回来独自静坐,凝虑深思,控制自我,不让思想外逸。
389 “如果与其它佛徒或比丘交谈,应该谈论精妙的正法,而不应该毁谤或责备他人。
390 “因为有些人放言攻讦,我们不称赞这些缺少智能的人;因为他们放纵思想,欲望总是依附他们。
391 “让聪明睿智的佛徒听取善逝教诲的正法,审慎地求取食物、住处、床椅和涤除衣服尘的水。
392 “因此,比丘犹如莲花上的水珠,不执着食物、住处、床椅和涤除衣服尘垢的水。
393 “我还要告诉你们优婆塞怎样行事才能成为好佛徒,因为完整的比丘之法,在家的优婆塞是达不到的。
394 “不应该杀生,不应该指使他人杀生,不应该赞同他人杀生,不向一切生灵施暴,无论这些生灵在这世上是强者,还是弱者。
395 “佛徒应该自觉悟戒绝在任何地方偷窃任何东西,也不指使他人偷窃,也不赞同他人偷窃,他应该戒绝一切偷窃。
396 “智者应该避开非梵行生活,就像避开烧红的木炭;即使不能过梵行生活,也不应该占有他人的妻子。
397 “在大庭广众或社交场合,不应该对人说谎,也不指使他人说谎,也不赞同他人说谎,他应该戒绝一切谎言。
398 “热爱正法的优婆塞不应该饮酒,也不指使他人饮酒,也不赞同他人饮酒。他懂得:‘酒使人迷醉’。
399 “因为愚人由于迷醉而犯罪,也使其它人懈怠,应该避开这种罪恶的渊薮,只有愚人才喜欢这种迷醉痴妄。
400 “不杀生,不偷窃,不说谎,不饮酒,不淫欲,不非时夜食,
401 “不戴花环,不敷香膏,席地而睡,这就是摆脱痛苦的佛陀教诲的‘八戒’。
402 “在每半月的第十四、第十五和第八日,在波底诃利耶半月,虔诚地遵守全部八戒。
403 “守戒之后,在早上,智者应该虔诚地尽自己能力,向众比丘分送饮食,使众比丘高兴。
404 “依法侍奉父母,依法经商,优婆塞努力遵行此道,便会成为名叫‘自光’的天神。”
巴利文三藏·大品·第9经·婆塞特经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愿望犁的愿望犁丛林。那时,许多著名的、富裕的婆罗六住在愿望犁,诸如旃吉婆罗门,达罗讲婆罗门,波会罗萨帝婆罗门,诸努索尼婆罗门,多提耶婆罗门和其它一些著名的、富裕的婆罗门。那时,有两位青年婆塞特和婆罗德婆诸边走边谈这个问题:“一个人是怎么成为婆罗门的?”婆罗德婆诸青年说:“他父母双方都是好出身,上溯七代血统纯洁,在种姓问题上从未降格,无可指摘,这样他就是一个婆罗门。”而婆塞特青年说:“他具有德行和善行,这样,他就是一个婆罗门。”婆罗德婆诸青年不能说服婆塞特青年;婆塞特青年也不能说服婆罗德婆诸青年。
于是,婆塞特青年对婆罗德婆诸青年说道:“婆罗德婆诸啊,沙门乔答摩,释迦族之子,离开释迦族出家,住在愿望犁的愿望得坐林,到处传扬着对乔达摩的称赞:这位世尊、阿罗汉、三藐三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大夫、天人师、佛陀,可敬的婆罗德婆诸啊!让我们到沙门乔达摩那里去。到了那里,我们问沙门乔答摩这问题,他怎么回答,我们就怎么接受。”婆罗德婆诸青年对婆塞特青年说道:“就这么办吧!”于是,婆塞特和婆罗德婆诸两位青年前往世尊那里。到了那里,与世尊互相问候。问候之后,互相寒喧。寒暄之后,他俩坐在一旁。坐在一旁后,婆塞特青年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594 “我们是公认的三吠陀学者,我是波会罗萨的弟子,这位青年是达罗会的弟子。
595 “我们精通三吠陀学者讲述的一切;我们是语法学家,精通吠陀读法,在吟诵方面,与老师不相上下。
596 “乔达摩啊!在种姓问题上,我俩有分歧,婆罗德婆诸说一个人由于出身才成为婆罗门,而我说由于行为。你知道这个问题,明眼者啊!
597 “我俩互相不能说服对方,前来向你请教,因为你以‘正等觉’闻名。
598 ”正象人们双手合十,向新月敬礼那样,在这世上,人们也向乔达摩敬礼。
599“我们请教世上的明眼者乔达摩:一个人成为婆罗门究竟是靠出身,还是靠行为?我们不知道,请你告诉我们,让我们懂得何为婆罗门。”
600 世尊说道:“婆塞特啊!我将逐一地,如实地向你们解释生物的出身区分,因为它们的出身多种多样。
601 “你们知道草和树,尽管它们自己不知道,出身形成它们的特征,因为它们的出身多种多样。
602 “你们知道蛆、蛾、蚂蚁,出身形成它们的特征,因为它们的出身多种多样。
603 “你们知道大大小小四足动物,出身形成它们的特征,因为它们的出身多种多样。
604 “你们知道爬行的蛇,出身形成它们的特征,因为它们的出身多种多样。
605 “你们知道水中游动的鱼,出身形成它们的特征,因为它们的出身多种多样。
606 “你们知道振翅飞行的鸟,出身形成它们的特征,因为它们的出身多种多样。
607 “在这些种类的生物中,由出身形成的特征多种多样,而在人类中,由出身形成的特处并不多种多样。
608 “不是由于头发、头、耳朵、眼睛、嘴、鼻、嘴唇、眉毛,
609 “不是由于头颈、肩、腹、背、乳房、阴户、交媾,
610 “不是由于手、脚、手掌、指甲、小腿、大腿、肤色和声音而形成出身特征,像其它生物那样。
611 “人类不存在身体上的差异,人类中的区别由名称表示。
612 “人类中以养牛为生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这样的人是农民,不是婆罗门。
613 “人类中以手艺为生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这样的人是手艺人,不是婆罗门。
614 “人类中以经商为生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这样的人是商人,不是婆罗门。
615 “人类中以侍候他人为生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这样的人是仆人,不是婆罗门。
616 “人类中以偷盗为生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这样的人是盗贼,不是婆罗门。
617 “人类中以射箭为生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这样的人是士兵,不是婆罗门。
618 “人类中以祭祀为生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这样的人是祭司,不是婆罗门。
619 “人类中以享受村庄和王国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这样的人是国王,不是婆罗门。
620 “我不根据出身或母系出身称一个人为婆罗门,他可以称作‘薄婆底’,可以富裕有钱,而我称一无所有、毫无执着的人为婆罗门。
621 “斩断一切束缚,无所畏惧,超越执着,获得解脱,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22 “斩断束缚人的套索,皮索和绳索,铲除障碍,达到觉智,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23 “即使无辜,也能忍受责骂、鞭打和囚禁,以忍达到觉智,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24 “不忿怒,有善行,有德行,不狂妄,自制,此生是最后一生,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25 “就像荷叶上的水珠,针尖上的芥末,他不沾染爱欲,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26 “他懂得在这世灭寂自己的痛苦,卸下重负,获得解脱,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27 “智能深邃,聪明,明辨正路和邪路,达到至高目的,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28 “即不与在家人交往,也不与出家人交往,出家游荡,没有欲望,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29 “不对众生施暴,无论是弱者还是强者;不伤害,也不引起伤害,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30 “在乖违者中,他不乖违;在暴虐者中,他平静;在执着者中,他不执着;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31 “贪欲、仇恨、骄傲和欺妄都己消除,犹如芥末从尖上掉落,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32 “说话温和,有益和真实,不对任何人发脾气,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33 “在这世上,不拿任何不是给他的东西,无论是长的、短的、大的、小的、还是好的、坏的,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34 “对此世和彼世都不企求,毫无欲望,达到解脱,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35 “毫无执着,通过知识消除疑虑,进入永恒境界,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36 “克服善恶束缚。摆脱忧愁,涤除尘垢,纯洁无瑕,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37 “像月亮一样清澈,明净,纯洁无瑕,灭寂喜悦之情,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38 “越过难以越过的轮回泥潭,越过痴迷,到达彼岸,专心修禅,没有欲望,没有疑虑,没有执着,获得解脱,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39 “在这世抛弃爱欲,离家成为出家人,灭寂爱欲的存在,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40 “在这世抛弃贪欲,离家成为出家人,灭寂贪欲的存在,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41 “摒弃人的束缚,克服神的束缚,摆脱一切束缚,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42 “摒弃欢喜和厌恶,镇静自若,排除生存因素,成为制服一切世界的英雄,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43 “通晓众生的消亡和再生,无所执着,成为善逝、佛陀,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44 “神、干闼婆和人都不知道他的踪迹;他灭寂烦恼,成为阿罗汉,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45 “在过去、未来和现在,他一无所有,毫无执着,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46 “他是人中之公牛,贤者,英雄,大仙,胜利者,无欲者,纯洁者和觉醒者,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47 “他知道前生情况,目睹天国和地狱,于是灭寂再生,我称这样的人为婆罗门。
648 “在这世上,用作名字和族姓的只是名称,所有各处采用的都是名称。
649 “无知者的错误观点长期流行;无知者告诉我们:婆罗门都是由出身决定的。
650 “婆罗门不由出身决定,非婆罗门也不由出身决定;婆罗门由行为决定,非婆罗门也由行为决定。
651 “农民由行为决定,手艺人由行为决定,商人由行为决定,仆人由行为决定。
652 “盗贼由行为决定,士兵由行为决定,祭司由行为决定,国王由行为决定。
653 “智者洞悉因缘,懂得行为的果报,所以能如实地看待这种行为。
654 “由于行为,世界才存在;由于行为。人类才存在;众生受行为束缚,犹如转动的车轮受车闸束缚。
655 “凭苦行,任梵行,凭自制,凭柔顺,一个人才成为婆罗门。这才是最好的婆罗门。
656 “他掌握三吠陀,平静,灭寂再生,婆塞特啊,你要知道,这是智者中的梵天和帝释天。”
婆塞特和婆罗德婆诸两位青年听了之后,对世尊说道:“妙极了,乔达摩!妙极了,乔达摩!正象一个人,乔答摩啊!扶正摔倒的东西,揭示隐蔽的东西,给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举着油灯,让那些有眼者能看到东西,世尊乔达摩以各种方式说法。我要皈依世尊乔达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团。请世尊乔答摩接受我们为优婆塞。从今以后,我们将终生寻求庇护。
巴利文三藏·蛇品·第5经·贡陀经
83 金匠贡陀说道:“我问大智者、牟尼、法主、人中之杰、上乘御夫、无欲者佛陀;世上有多少种沙门?请告诉我。”
84 世尊说道:“有四种沙门,此外没有第五种,贡陀啊!我作为目睹者,告诉你这四种沙门:胜道者、示道者、命道者、污道者。”
85 金匠贡陀说道:“佛陀们称什么样的人为胜道者?示道者怎样无与伦比?请你告诉我,什么是命道者?然后再告诉我,什么是污道者?”
86 世尊说道:“消除疑惑,摆脱痛苦,乐在涅盘,弃绝贪欲,是人界和神界的导师,佛陀们称这样的人为胜道者。
87 “在这世上,懂得什么是至高者,并宣讲和阐述正法,他们是斩断疑惑、摒弃欲望的牟尼,佛陀们称这第二种比丘为示道者。
88 “遵循法句阐明的生活道路,自制,专心,言论无可指谪,佛陀们称这第三种比丘为命道者。
89 “伪装有德,鲁莽唐突,辱没家族,胆大妄为,虚伪欺诈,不能自制,嚼舌多嘴,装模作样,这种人就是污道者。
90 “在家人,圣贤的学生,有学问者和智者了解了这四种沙门,目睹这四种沙门是这样的,就不会抛弃自己的信仰,他们怎会将高尚和卑下,纯洁与污秽一视同仁呢?”
箭经·大品·第八品
574 在这世上,人生无归属,不可知,烦恼而短促,充满痛苦。
575 没有办法能使生者免于死;到了老年,便是死亡,这是众生的规律。
576 正如成熟的果子面临掉落的危险,出生的人始终面临死亡的危险。
577 正如陶工制作的陶器,最终总要破碎,人生也是如此。
578 幼者和长者,愚者和智者,所有的人都受死神控制,所有的人和归宿都是死亡。
579 当他们在死神控制下,前往另一世界时,父亲救护不了儿子,亲人救护不了亲人。
580 请看,亲人嚎啕大哭,眼望着一个人、一个人被带走,就像牛进屠场。
581 人世就是这样,受衰老和死亡折磨,所以,智者懂得人世的规则,不再悲伤。
582 你不知道来路和去路,也看不见两者的尽头,悲伤也徒然。
583 愚者悲伤,只能伤害自己。如果悲伤有用,那么智者也会这样去做。
584 哭泣和忧伤不能使心境平静,只会加深痛苦,损害身体。
585 消瘦,憔悴,自己伤害自己,死者并不因此复活,悲伤徒劳无益。
586 为死者哀号恸哭,会陷入悲伤;摆脱不了悲伤,会陷入更深的痛苦。
587 请看另一些按其业死去的人,他们受死神控制,在这世上战战兢兢。
588 人们抱有种种想法,但实际并非如此,死别就是这样。请看,这是人世的规则。
589 一个人即使活上一百年,甚至更多年,最终也要与亲人分离,抛弃这世的生命。
590 因此,听取阿罗汉的话,排除悲伤,看到一个人死去时,便想:“我不会再见到他了。”
591 正如用水扑灭燃烧的房子,一位坚定、聪明、通达的智者能迅速驱散涌起的悲伤,就像风儿驱散棉絮。
592 一个为自己谋求幸福的人,应该拔掉自己的箭,自己的悲伤、欲望和忧虑。
593 拔掉了这箭,便无所执着,心境平静,超越一切忧伤,无忧无虑,达到解脱。
娑毗耶经·大品·第六经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那时,有位前生与娑毗耶游方僧有血缘关系的神灵对娑毗耶提出一些问题,并说道:“娑毗耶啊!哪个沙门或婆罗门能解答这些问题,你就在他身边过梵行生活。”娑毗耶游方僧从神灵那儿得知这些问题后,他前往沙门、婆罗门那里。这些沙门、婆罗门都是有团体,有信徒,闻名的教派寻师,著名的教派创建者,受到众人敬仰,例如富兰那迦叶、末伽黎拘罗,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婆浮陀迦延、珊诸夜毗罗胝子和尼犍陀若提子。婆毗耶游方僧向他们提出这些问题。他们都不能解答娑毗耶游方僧提出的问题。于是,娑毗耶游方僧心想:“这些沙门、婆罗门都是有团体,有信徒,闻名的教派导师,著名的教派创建者,受到众人敬仰,例如富兰那迦叶、末伽黎拘罗,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婆浮陀迦延、珊诸夜毗罗胝子和尼犍陀若提子。他们都不能解答我的问题。由于不能解答而恼羞成怒,反问我问题。现在,,我还是回到世俗去享受感官快乐。转而,娑毗耶游方僧又想:”沙门乔答摩有团体,有信徒,是闻名的教派导师,著名的教派创建者。受到众人敬仰。我现在还是到沙汴乔答摩那里去问这些问题吧!”接着,娑毗耶游方僧又想:“那些沙门、婆罗门年迈,高龄,衰老,是早己出家的长老,有团体,有信徒,是闻名的教派导师,著名的教派创建者。受到众人敬仰。例如富兰那迦叶、末伽黎拘罗,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婆浮陀迦延、珊诸夜毗罗胝子和尼犍陀若提子。他们都不能解答我的问题。由于不能解答而恼羞成怒,反问我问题。那么,沙门乔答摩能解答我问的这些问题吗?因为沙门乔达摩年轻,新近出家。”转而,娑毗耶游方僧又想:“不能因为沙门年轻便轻视他;即使沙门年轻,也有伟大的潜力和威严。现在我还是到沙门乔答摩那里去问他这些问题。”于是,娑毗耶游方僧前往王舍城。他一路行乞,渐渐到达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他来到世尊那里,与世尊互相问候。问候之后,互相寒喧。寒暄之后,他从在一旁。坐在一旁后,娑毗耶游方僧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510 “我怀着惶惑和疑问而来,我渴望询问一些问题,请你回答我询问的问题,正确地解答这些问题。”
511 世尊说道:“娑毗耶啊!你远道而来,渴望询问一些问题。我会回答你询问的问题,正确地解答这些问题。
512 “娑毗耶啊,你问吧!你心里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吧!我会为你作出解答。”
于是,娑毗耶游方僧心想:“奇妙啊。真奇妙!我在其他的沙门、婆罗门中都没有得到机会,乔答摩沙门却给了我。”他欢喜满怀,兴高彩烈,向世尊提问:
513 “一个人怎样才被称作比丘?怎样才被称作仁慈者?怎样才被称作自制者?怎样才被称作佛陀?我问你,世尊啊,请你解答。”
514 世尊说道:“娑毗耶啊!沿着自己铺设的路,达到涅磐,消除疑惑,摒弃生死存亡,达到圆满,灭寂再生,这样的人是比丘。
515 “超然一切,富有思想,在一切世上不伤害任何生灵,这沙门越过水流,没有烦恼,不傲慢。这样的人是仁慈者。
516 “在一切世上,控制自己外部和内部的感官,洞悉这世和彼世,等待时间,这样的人是自制者。
517 “明察一切劫波和生死轮回,涤除尘垢,没有污点,纯洁,灭寂再生,人们称这样的人为佛陀。”
娑毗耶游方僧赞赏世尊的话,欢喜满怀,兴高采烈,继续向世尊提问:
518 “一个人怎样才被称作婆罗门?怎样才被称作沙门,怎样才被称作洁净者?怎样才被称作无罪者?我问你,世尊啊,请你解答!”
519 世尊说道:“娑毗耶啊!摒弃一切罪恶,去除污垢,凝思静虑,控制自我,超越轮回,达到圆满,毫无执着,这样的人被称作婆罗门。
520 “平静,摒弃善恶,涤除尘垢,懂得今世和彼世,超脱生和死。这样的人被称作沙门。
521 “在一切世上,涤除内部和外部的一切罪恶;在隶属于劫波的神界和人界,不进入劫波,人们称这样的人为洁净者。
522 “在这世上不犯任何罪恶,摒一切束缚和桎梏,没有任何执着,获得解脱,这样的人被称作无罪者。”
娑毗耶游方僧赞赏世尊的话,欢喜满怀,兴高采烈,继续向世尊提问:
523 “佛陀们称什么人为战胜领域者?怎样才被称作通达者?怎样才被称作智者?怎样才被称作牟尼?我问你,世尊啊,请你解答!”
524 世尊说道:“娑毗耶啊!洞察神、人和梵的所有领域,彻底摆脱一切宝藏的束缚,这样的人被称作战胜领域者。
525 “洞察神、人和梵的所有宝藏,彻底摆脱一切宝藏的束缚,这样的人被称作通达者。
526 “洞察内部和外部的感觉,智慧纯净,超脱善恶,这样的人被称作智者。
527 “洞察内部和外部的善恶,受到神和人崇敬,越过束缚的罗网,这样的人是牟尼。”
娑毗耶游方僧赞赏世尊的话,欢喜满怀,兴高采烈,继续向世尊提问:
528 “一个人怎样才被称作精通知识者?怎样才被称作觉察者?怎样才被称作精进者?怎样才被称作优秀者?我问你,世尊啊,请你解答!”
529 世尊说道:“娑毗耶啊!洞悉沙门、婆罗门的所有知识,摆脱对一切知识的贪求,超越一切知识,这样的人是精通知识者。
530 “觉察虚妄的名色是内部和外部的贪欲之根,彻底摆脱一切贪欲的束缚,这样的人被称作觉察者。
531 “厌弃世上一切罪恶,越过地狱之苦,勤奋努力,坚持不懈,这样的人被称作为精进者。
532 “根除内部和外部的一切束缚,彻底摆脱一切束缚和桎梏,这样的人被称作优秀者。
娑毗耶游方僧赞赏世尊的话,欢喜满怀,兴高采烈,继续向世尊提问:
533 “一个人怎样才被称作有学问者?怎样才被称作高贵者?怎样才被称作善行者?怎样才被称作游方僧?我问你,世尊啊,请你解答。”
534 世尊说道:“娑毗耶啊!闻听一切正法,理解世上一切正确和错误,驾驭一切,没有疑惑,获得解脱,没有任何烦恼,人们称这样的人为有学问者。
535 “铲除烦恼和欲望,聪明睿智,不再投胎,摆脱三名想(指色想,嗔想,异想)泥淖不再进入劫波,人们称这样的人为高贵者。
536 “在这世的善行中达到至高的目的,通达,一贯懂得正法,没有任何执着,获得解脱,没有仇恨,这样的人是善行者
537 “从上面,下面,平面和中间,摒弃带来痛苦的行为,理智地生活,灭除虚妄、骄傲、贪欲、忿怒和名色,人们称这种达到至高目的的人为游方僧。”
娑毗耶游方僧赞赏世尊的话,欢喜满怀,兴高采烈。他从座位上起身,偏覆左肩,双手合十,向世尊致敬,用合适的偈颂当面赞美世尊:
538 “大智者啊!你克服了六十三种依据名想和词汇概念的沙门观点,你越过了水流。
539 “你达到尽头,越过痛苦,你是阿罗汉,三藐三佛陀,我认为你己灭寂烦恼。你有光辉,有思想,充满智慧。消灭痛苦的人啊!你使我越过水流。
540 “你知道我的惶惑,你使我越过各种疑问。向你致敬,牟尼啊!在智慧之路上,你己达到至高的目的。你毫无障碍,太阳的亲属啊!你是仁慈者。
541 “你解答了我先前的疑问,明眼者啊!你确实是牟尼,正等觉,完全没有障碍。
542 “你驱除和毁灭一切烦恼;你平静,自制,坚定,诚实。
543 “你是龙中之龙,大英雄。你说话时,所有的那罗陀和波跋多天神都高兴喜欢。
544 “高尚的人啊!向你致敬!卓越的人啊,向你致敬!在神界和人界,你无与伦比。
545 “你是佛陀,导师,降服摩罗的牟尼,你斩断偏执,越过并使人越过生存。
546 “你超越生存因素,铲除烦恼,你是狮子,无所执着,没有疑惧和惊恐。
547 “正如美丽的莲花不沾水,你也不沾善恶,英雄啊!伸出你的双脚,娑毗耶向导师行礼。”
于是娑毗耶游方僧以头触世尊的双脚,向世尊说道:“妙极了,乔达摩!妙极了,乔达摩!正象一个人,乔答摩啊!扶正摔倒的东西,揭示隐蔽的东西,给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举着油灯,让那些有眼者能看到东西,世尊乔达摩以各种方式说法。我要皈依世尊乔达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团。我要在世尊乔答摩面前出家,我能受具足戒吗?”世尊说道:“娑毗耶啊!按照佛教戒律,过去属于外道的人想要出家,想要受具足戒,必须等候四个月,四个月以后,由思想坚定的诸比丘为他举行出家和受戒仪戒,使他成为比丘。在这件事上,我也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娑毗耶说道:“世尊,如果按照佛教戒律,过去属于外道的人想要出家,想要受具足戒,必须等候四个月,四个月以后,由思想坚定的诸比丘为他举行出家和受戒仪戒,使他成为比丘。那么,我将等候四年,四年后,由思想坚定的诸比丘为他举行出家和受戒仪戒,使我成为比丘。”于是,娑毗耶游僧果真在世尊面前出了家,果真得到了具足戒。在得到具足戒之后不久,可尊敬的娑毗耶独自过隐居生活,凝思静虑,精进努力,不久,便通过自己的智慧,在这世亲证和达到梵行的最高理想,正是为此目的,善男子们才正确地离家出家。他感到自己已经灭寂生存,完成梵行,做了该做的事,在这世上再无别事。这样,可尊敬的娑毗耶成为又一个阿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