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诞辰节一
寺院并非一年四季都是单调次寂的修行生活,一年之中也有几天热闹非凡的日子,令僧人们精神抖擞,生气勃勃,兴奋不已,这多少给灰黯冷寂的寺院涂上一笔热烈、明亮的色彩。宗教节日无疑就属于这样的日子。
但佛教既然以证得涅盘为终极目的,因而其节日概念也就和世俗不大一样,佛教的许多节日,在俗人眼中,只不过是比较隆重的仪式;或者仅仅在寺院的记事簿上才能找到它们的踪迹,根本算下上是什么节日,如自恣、结夏、解夏、佛涅盘、文殊圣诞、观音圣诞、地藏圣诞、药师圣诞、普贤圣诞………这些佛教节日,只不过是教内自己的事情,与民众没有什么关联,对整个社会风俗也没有什么影响。
然而,有些佛教节日不仅已在寺院生活形成了一种习俗,为寺院所熟习,而且对整个社会风俗都造成了一定影响,甚至成为一种民俗了。佛诞辰日无疑就属于这样一种宗教节日。
佛诞辰节是佛天最大的节日之一(另一为自恣)。它又简称为「佛诞节」,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生日而举行的一种节日庆典。因为在佛诞节中,寺院的主要庆典活动就是浴佛,所以,人们又都习惯上把佛诞节称为「浴佛节」。所谓「浴佛」,就是为释迦牟尼的佛像淋浴,这种仪式是大小寺院在浴佛节时必须进行的一项活动。
佛诞辰节二
浴佛的起源,是因悉达多太子在兰毗尼园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叉树)降生时,九龙(一说二龙)吐水洗浴圣身的传说而来。据佛典《过寺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相传摩耶夫人(即释迦牟尼的母亲)怀胎临近分娩之前,按照当时的习俗,离开夫家前往娘家。
波波提等人陪同前往,当摩耶夫人来到善觉王为夫人蓝毗尼盖的蓝毗尼花园时,在水池里洗了一个澡,忽然觉得腹痛如绞,最后便在无忧树下顺利地生出了悉达多(释迦牟尼成道前的名字)太子。悉达多太子一出生就与众不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下惊动了难陀和伏难陀龙王,他们见是悉达多出世,赶紧口吐清水,灌太子身,为悉达多太子沐浴身体。后来中国佛教将此说成是九龙吐香水。正因为佛祖诞生时,有这样一 段经历,所以后世佛教徒在纪念佛诞生的仪式时,都在佛堂中或露天下净地设灌佛盘,在盘中的莲台上安置着一手指夫、一手指地的释迦金太子像,然后灌以香水,以表示庆祝和供养。浴佛,在古代的印度,已成为佛教故事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罗伐近代出土的佛传雕刻中,都有这种情景的构图。
佛教的浴佛仪式,来源于古印度的社会风俗,它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的。婆罗门教中早就有一种浴像的风俗,它的意思就是使人精神清洁。佛经《太宝积经》卷一百就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舍卫诚波斯匿王的女儿无垢施,于二月八百和五百婆罗门一起,拿着一满瓶水,出至城外,打算洗浴天像。这时许多婆罗诸比丘在门外站立,看到这种情形,认为不吉祥,其中一个长者要求无垢施回到城内,但遭到了无垢施的拒绝,于是两人展开了辩论,无垢施终于感化了五百罗门皈依了佛陀。从此,几千年来,相沿成习,到了佛节那天,印度佛教的所有寺院都热闹非凡,好不气派,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就描述了这一盛况,他说,到了浴佛节这天,「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之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毯而揩拭之,然后安置殿中,布诸花彩。………至于铜像无论大小,须细灰砖末揩拭光明,清水灌之,澄华若镜。……其浴像之水,以举以两指沥自顶上。」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浴佛节这天是何等的热闹,僧众又是如何的重视和繁忙,既要罗列香瓶,还要摆置各种佛祖圣像,在歌妓奏起的音乐声中,僧众在佛偈上涂以磨香,灌以香水,再用净白毯擦拭乾,并将佛像安置在四周布满彩花的大殿之中,最后还要用两个指头蘸一些浴佛香水滴在自己头顶上,这套习俗,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也一同传入中国,并被中国僧人们所接受。
不过,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节在中国古代举行的日期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定规, 主要有这样几种不同的记载,一是二月八日,一为四月八日,还有一种是十二月八日。这主要是古印度的历法与中国的农历不同,僧人们在译经时只能根据大致日期进行换算,另一方面尽管佛陀的诞生、出家、成道和涅盘,在印度南、北传的《佛传》里都明确记载有月日,但记载不一,出现了上座部和诸部所传的不同。《大唐西域记》卷六和卷八就记载了上座部和诸部所传的不同。据上座部传,佛降胎在咀罗额沙荼月的二十日,这相当于中国的农历五月十五日;佛诞生、出家、成道都在吠舍月后半十五日,相当于中国农历的三月十五日,诸部所传降胎同于额沙荼月的后半八日,相当于中国农历的五月八日;其他诞生等同于吠舍月的后半八日,相当当于中国农历三月八日。而南传佛的诞生日则在逝瑟吒月后半八日,相当于中国农历四八日。印度历法以黑月为前半月,白月为后半月,中国汉译佛经记载的二月和四月,是由译经者换算错误而传为二月或四月。因为吠舍月后半八日,本相当于中国农历的三月初八,而译经者却理解为二月上弦,因传为二月八日。后来多从南传的三月后半八日换算为四月八日,于是佛诞四月八日之说就一般通用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既有以二月八日为佛诞日的,如南梁到唐,就认为佛诞日在二月初八日,于是便在二月初八浴佛;也有以四月八日为佛诞日的。北朝就以四月八日为佛诞日,并在这天进行浴佛活动。而在宋化北方多以十二月二八日为佛诞日,南方多以四月八日为佛诞日,这样,在宋朝就有了两个佛诞日,佛祖释迦牟尼就要接受两次沐浴了直到元代《幻住庵清规》和《敕修百丈清规》的问世,才逐渐改变了这种混乱现象, 制定四月八日为释迦如来的诞辰。从此以后南北浴佛的日期就完全一致了。
佛诞辰节三
佛教传入中国后,汉化寺院最早举行浴佛会要算三国时期吴国的笮融了。据《三国志吴书》卷四《刘繇传》附记笮融事迹说:
(笮融)乃大起浮屠祠,………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度于路,经数十里,人民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
这种费资巨亿计的浴佛活动,人们可以想见其铺排之奢华,场面之宏广,气势之雄伟,而且在绵延数十里的长街上安设酒席,上万人前来观赏游乐,这种欢聚一堂的场面又是何等之热闹,何等之气派,这种浴佛活动无疑给终日关闭在高墙深院的僧人们多多少少带来了一些世俗社会的新鲜气息,同时也给冷寂、单调的修行生活增加了一道诱人的光彩,更加磨练着僧人们的修行意志。
后来这种浴佛仪式逐渐流行于朝廷和仕宦之间,到两晋南北朝时,各地普遍流行起来。后赵国主石勒(三一九 ── 三三二年在位),为其儿子祈福,就曾举行过浴佛。《高僧传》卷十 《佛图澄》记载此事说:「石勒诸稚子,多在佛寺中养之。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诣寺灌佛,为儿发愿。」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四六二)也于内殿「灌佛斋僧」。
佛诞辰节四
「浴佛节」作为佛教界一年中两个最大的节日之一,不仅场面宏大,而且所举行的一系列仪式也带有浓厚的宗教意味。不过,这些仪式多依元代释德辉所编《敕修百丈清规》为准。
按照《敕修百丈清规》所述,在举行浴佛节前一日,寺院要持牌告示僧众,牌告上写着:「明日恭逢本师释迦文佛降诞之辰,是晚,合院大众师,闻钟声,搭衣持具,齐诣大殿礼佛。」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公告」或「会议通知」之类。然后,僧众随着寺院三下钟声的鸣响,齐集大殿,住持拈香,维那唱《香赞》,一起礼拜,维那又举《赞佛偈》: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然后又唱道:
奈麻本师释迦牟尼佛,文殊、弥勒、十方诸佛、十方菩萨、三皈依。
边唱边拜,其中释迦牟尼佛要十二或数十拜,其他诸佛、菩萨只需三拜。在进行这些拜佛活动的同时,寺院还要在浴佛节的前一天,在寺院大殿外或院中的其他空地上按照寺院中参加僧人的人数设置众多的浴佛盆,并设置香汤盆,盆内放有二柄小杓,以便灌浴佛像时用。同时,寺院四周还要打扫得乾乾净净,并到处喷洒香水。在浴佛盆的莲花座上,供奉起佛降生时的金像,并在佛像四周装饰起花坛或花亭。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佛诞生时金像,其形象作儿童状,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以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金像的质地一般是金属(多为铜质)或玉石像,连盘子雕铸在一起,不怕水浇。在汉化佛教中,此像只在浴佛节时请出,平时都供奉在方丈处或佛阁内的隐蔽处。
上述仪式完成后,到浴佛节这天,寺院客堂又持牌说:「午前,请上堂,午饭后,合院大师,闻钟声齐诣大殿前,称扬佛号浴佛,伏愿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粥后二板,全院僧众齐集大殿之前,随住持上堂祝香,并由维那向佛祖念白道:
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白亳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
维那念白完毕,僧众便一起颂唱《浴佛偈》:
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功德庄严聚;五浊众生令离垢,愿证如来净法身。
浴佛偈唱毕后,先由住持拿着香盆中的小杓,舀着香水,为佛像灌顶,以模仿九龙吐水。这时僧众就纷纷走出大殿,各浴一佛,也可二三人共浴一佛。凡是参加浴佛的僧人,都需自带钵盂、扫帚、净布。
佛诞辰节五
浴佛时,僧人们都一丝不苟、十分虔诚地从上到下,一边淋香水,一边揩拭佛像。这种浴佛的香水,与今天所用的香水不同,它是由种种妙香和合而成,这些香料包括牛头旃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穷、白檀、郁金、龙脑、沉香、麝香、丁香等。在浴佛前这都是事先准备好了的,并不需临时配制。僧人们以香水淋拭佛像时,口中还要不停念诵道「底沙底沙,僧伽娑诃」,在浴佛将结束前僧人们还要举《楞严咒》回向疏:
上来讽经功德回,向真如实际庄严,无上佛果菩提四,思等报三有齐资,法界有情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一切佛。
浴佛后,僧众还要用两根手指蘸少许香水,口诵偈咒,将香水点在自己头上,据说点的是「吉祥水」。然后僧众各归本位,而维那却双脚跪地,双手合掌,大声念《安位文》:
恭闻法身现相,祥光霭净饭之宫,化佛应真瑞气拥迦维之国。金躯生处,便能一手指天,宝体浴时遂感九龙吐水,四方遍顾,七步成 莲,称上下之独尊,受人天之赞,不恋王宫富贵,直趣雪岭修行,十九学道出家,三十降魔成佛,演经至五千余卷,住世于八十多年。开三乘方便之门,道七趣菩提之路 ………今辰竭庆贺之诚,冰法道场,云臻梵侣,金盆高棒,喜观悉达天子之金容,圣水频倾,仰见摩耶夫人之圣德。欲观我佛之光辉,须仗雷音之唱和。
然后,将佛像放归原位,安放妥当,三归依后,整个浴佛活动就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