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综合资源>>因果感应>>五福临门06
五福临门06
2006年09月21日09:29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3267 字体: 繁體

五福临门06

陈柏达居士著

七、怎样验知人死后的去处

 

断除烦恼的圣人,死了以后,不会再投胎;除非他想行菩萨道,可以‘乘愿再来’这世间,度化众生。这种境界当然很自在。

 

另外有人用念佛的方式,把烦恼调伏住,凭著佛菩萨的愿力和自己的念力,可以往生佛菩萨的净土,接受佛菩萨的教化,而得成就智慧,出离苦海。

 

除了上面这两种人以外,死了一定会再投生,投生的地方总离不了天界、人间、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这就是‘六道轮回’。从一个人死了以后身体各部的温度,可以测知他的投生到什么地方。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脚下开始冷起,一直冷到头顶,最后只有头顶暖热,而其他地方都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是圣人。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下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眼睛,最后只有眼睛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是升天。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下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心窝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下辈子还是做人。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下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腰部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下辈子去做饿鬼。

 

假如一个死时,从上面开始冷下来,一直冷到膝盖,最后只剩下膝盖暖和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去做畜生了。

 

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上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脚下,最后只剩下脚底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那么他就是到地狱去受苦了。

 

为了便于记忆,经书上有了一偈诵,可以帮助我们:

 

‘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足底出。’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上面这一测验方法,只供你作参考用,诸位千万不要随便到处乱摸死人的体温,以免使死者产生憎恨和厌恶心。因为临终时一旦有了憎恨和厌恶心,恐怕会出生到地狱、饿鬼或畜生等三个不好的地方去。

 

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利用《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本轮相法’,来测知人死以后往生的地方。另外也有人因为虔诚拜佛、念佛、感动了佛菩萨来告知亲人往生的地方。(参见《地藏经》)

 

八、杀害动物不得善终

 

《法句譬喻经》上记载:

 

从前佛陀在祗园精舍讲经说法时,有一位很有钱的长者,住在通往精舍的路旁。他的财富多得很难计数,可是只有生了一个宝贝儿子。这个儿子长大后,二十岁时就结了婚。结婚不七天,因为夫妻恩爱,就一同到后花园游玩。后花园有一棵奈树长得很高大,树上开了很美的花朵。新婚的妻子想要这种花,刚好四周又没仆人在场可以代劳,他的丈夫就亲自爬到树上,越爬越高,所攀踩的树枝,因为太细而折断了,人就从高空摔下来,一命呜呼哀哉,全家大小都非常伤心,哭个不停。

 

佛陀怜愍长者,来到长者的家中慰问。并且告诉长者‘万法无常’、‘有生必有死’、以及‘罪福产生的原理’,接著又说了一首很有哲理的诗偈:(《法句譬喻经》)

 

‘命如华果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从初乐爱欲,可望入胞影,受形命如电,昼夜流难止。

是身为死物,精神无形法,作命死复生,罪主不败亡。

始终非一世,从痴爱长久,自从爱苦乐,身死神不丧。’

 

长者听了佛陀的这段话,心开意解,忘记忧愁,跪下来问佛陀说:‘我的独生子前世到底造了什么罪业,为什么这么早就夭折了?请您告诉我吧!’

 

佛陀说:‘过去有一个小孩子拿著弓箭在游戏,旁边有甲、乙、丙三个人陪著。这个小孩子看见树上有一只鸟,想射杀它。旁边那三个人就怂恿这个小孩说:‘你假如能够射中树上的这只鸟,你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那小孩子被美言所动,拉开弓箭射中了小鸟,小鸟当场死亡。甲、乙、丙三人都在旁边喝采,大家都很高兴地离去。

 

这三个人因为见杀随喜,所以生生世世常受丧子之痛。这三个人当中,某甲因为过去种的福较多,出生在天上,某乙出生在海中做龙王,某丙则出生在人中,他就是您老人家。而那一个射杀小鸟的孩子前两世出生在天上做某甲的孩子,也因为从树上摔下来而命终。后来又投生在海中做龙王的儿子,他出生的那一天就被金翅鸟吃掉了。今天投胎做您的孩子,也只活到二十岁就夭折了。因为您过去世曾经见杀生随喜,所以今生遭到丧子之痛的果报。您的孩子因为过去世曾经杀害无辜的动物,所以今生受夭折的果报。真是因果报应,如影随身,丝毫不差。’

 

接著佛陀又说了两句启发性的诗偈(《法句譬喻经》):

 

‘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三处,阴行而默至,所生如响应。

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缘,自然报如影。’

 

长者全家大小都非常欢喜,当下证得初圣果。

 

九、施舍衣食,临危免死

 

《左传》上记载:

 

春秋时代晋国的赵宣子在首山的下面耕田,看见桑树下面有一个人已饿了三天三夜,于是他就请他吃饭。吃了一半,那人就不吃了。赵宣子问他原因,他说:‘剩下的这一半是留给我年迈的母亲吃的!’赵宣子请他把饭菜吃完,然后又再送他许多新鲜的食物,托他拿回去孝敬老人家。

 

后来灵公要杀赵宣子,正当赵宣子快要被刺到时,忽然有一个勇士挺身倒戈而救出赵宣子。赵宣子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就是从前在桑树下,那一个差点饿死而被你救活的人。’赵宣子问他的姓名,他不告而退。

 

由此可知,布施衣食救济饥寒贫病的,遇到危难,可以逢凶化吉,延长寿命而保善终。难怪《付法藏经》上说:‘佛陀的弟子薄拘罗,过去世本来是一个穷人,因为看见一位修道的出家人患了头痛,便发至诚心,送他一粒果实而治那位修道人的病痛,从那时候起,九十一小劫,常在天上人间享受快乐,从不夭折,也没有病苦。他在佛陀那一个时代,出生以后遇到了许多灾难危险,都安然渡过。从来没有生过病,而且还活到了一百六十岁,得大善终。’

 

十、专心念佛得善终

 

念佛得到善终实例很多,像〈净土圣贤录〉和〈念佛感应见闻记〉里都记载得相当详尽。

 

据我所知,临终时因为别人帮他念佛,而得善终或往生菩萨净土的人非常多。除非我们自己真的修到有把握往生,否则一定要借助‘临终助念’才行。因此成立‘莲社’、‘念佛团’、‘临终助念服务团’是非常重要而且刻不容缓的事情。

 

念佛不但能消业障、增福慧,甚至有‘起死回生’的功效。譬如:一个人死了十二个小时,本来他的表情一直很难看,后来有人帮他念佛的名号,念了几小时后,第二天,那死者的肢体柔软、表情很好看,甚至还有面带笑容的样子。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实。死了十二个小时才帮他助念,都有上述的效果,更可况临终时就一直帮他念佛,那效果是当然更大了。

 

下面我们引用一段经上的故事,来证明临终念佛的效力:

 

〈杂譬喻经〉上记载:

 

从前一个人了家学道,证得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并且断除了所有的烦恼。他成道以后,凡是对他有恩的众生,他都运用神通和智慧去救度他们。只有他自己的母亲在地狱中,尚未得到救济。因此他就想尽各种办法,要来救的母亲出离苦海。

 

当时他入定观察时,他发现一位杀害父王、篡位自立的国王,再过七天就要死了,而且死后受罪的地点恰好跟他的母亲在同一处。

 

那一天晚上,这一位罗汉就运用神通进入王宫,在墙壁上现出半个身体。国王见到了很恐惧,拔刀砍去,刀子却脱落在地上,而那罗汉仍然动也不动。国王知道他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急叩头谢罪。

 

罗汉就问国王:‘你是杀害父亲篡王位的人吗?’国王回答说:‘是的。’罗汉又说:‘我知道你的命只剩下七天,你死后会堕入地狱,所以我特地来告诉你。’

 

国王立即苦苦哀求罗汉救他。罗汉说:‘只剩下七天,假如要作大功德,恐怕来不及了。假如你在这七天里能专心念佛不间断,就可免得这场灾难。’

 

国王听了罗汉的话,果然一心拼命念佛,七天当中都没有懈怠。死后,他的神识仍然很清楚,知道自己到了地狱门,于是他赶紧继续念佛。说也奇怪,才念出了一声‘南无佛’,炎热的地狱的突然清凉了下来。所有种种刑具顿时化为乌有,所有在地狱受苦的众生都脱离出了地狱。那罗汉便向他们说法,罗汉的母亲、国王以及地狱的众生都一齐解脱苦海。

 

十一、临终时急需善念而不是哭泣

 

一个人死在医院比较可怜,因为临终时没人帮助他念佛号,加上疾病的痛苦使他身心不宁静,所以可能投生到不好的境界。更可怕的是,医院附设有‘太平间’,病人一断气,就马上推送到那里去。可是一个人呼吸刚停止不一定就已死亡。佛典上说:‘体温完全消失,神识(灵魂)离开了身体,才能叫做死。’(根据《大毗婆沙论》第三十八卷,《瑜伽师第五卷》第八十四卷、《发智论》第二卷、《法蕴足论》第五卷。

 

住在高雄市三民区凯国路邹太太的父母,因为发生车祸而被送到医院,还没有‘死’,就被送到太平间去。后来死者托梦给他的女儿,说他死得很冤枉,没有死就被送去冷冻。邹太太不断的放生、修福、请高僧诵经回向,才平息了父母的冤情和怨气。

 

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看见亲属死了,应马上为他念佛或者说法,而不要在他面前嚎啕大哭。因为在死者的面前哭泣,会激发死者的眷恋和贪爱心,影响他投生的境界,所以临终时哭泣,不但对死者没有丝毫的益处,反而会害了他。为此,古来的祖师大德都认为:不要在死者的面前哭泣,如果您真的很想痛苦一场,那么就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哭个痛快吧!千万不要在死者的附近嚎啕大哭,以免扰乱他的心思,又增长了他的情执。

 

遇到临终时,不管是自己的亲友或陌生人,都应为他大声诵念佛的名号,并且勉励他心生善念,或者称赞他平日的善行,以启发他的信心。你帮他念佛,他的心自然也会因为念佛而变得高尚,不但不会贪恋世俗的杂物,而且对死亡的畏惧也会消失。这岂不是一举数得吗?

 

遇到亲友临终时,不要急于搬动死者身体或者为他更换寿衣,以免打扰死者的神识,使他产生痛苦和烦恼。

 

念佛真是不可思议!借著佛菩萨的愿力,念佛会使临终的人心中没有恐怖和挂碍,心中充满著虔诚的善念,必然会投生到一个很好的地方——佛菩萨的净土!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临终时,安排亲朋或莲友们,大家轮流为他不断地念佛,连续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念佛。例如轮班念佛时,第一班由两个人念,每次念一至二小时,念到时间,然后换另外两个人来接班,继续地念佛,这样,亡者一定会往生佛菩萨的净土。

 

遇到亲友临终时,我们应好好想一想:只要他能升天或者往生佛菩萨的净土,那我们还有什么好忧伤的呢?还有,不要盲目地为死者烧金纸,因为纸钱只对往生鬼道的死者有用。往生人道、天道、畜生道和地狱的众生都无法用纸钱。所以不如把烧金纸的钱省下来印经送人,功德较大,也不如行善念佛回向给死者,比较经济实惠而且功不唐捐。

 

《地藏经》上说:为亡者行善作功德,亡者起码可以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剩下的七分之六由生者自己受得。(见‘利益存亡品’)假如把布施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可以得到百千生的福报和微妙的快乐。如果只回向给自己的家属或者利益自己本人,只能得到三生的福报。(见‘较量布施功德缘品’)

 

关于临终的正确知识,请参阅《地藏经》、《临终津梁》、《临终须知》、《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和《中阴救度密法》这些书。

 

十二、诵经可以超度亡魂

 

诵经可以消业障,开智慧,解冤结,也可以度亡魂,使不得善终的众生,得以投生到较好的境界。

 

《感应篇汇编》上记载:

 

明朝平定倭寇最出名的将领域戚继光,每天都读诵《金刚经》。 有一天,梦以一个已死的部下请他帮助诵一卷《金刚经》以求超升。因为戚继光是一位虔诚而且乐于助人的佛教徒,所以也就答应照办了。

 

然而,正当戚继光在诵《金刚经》时,恰巧有一婢送茶来,戚继光急忙摇手说:‘不用。’没想到,当天晚上,那部下又来了。他说:‘您今天诵的经典很好,可惜诵时多了‘不用’两个字。所有效力还有完全发挥出来。明天请您再重新帮我诵一遍!’

 

第二天,戚继光特别吩咐仆人不可来打扰,而且聚精会神地把经诵完。那鬼魂超生以后,又再托梦来致谢。

 

凡是遇到亲友病故,请高僧大德到家里来诵经时,最好家里的人也要看著经书,跟著诵念礼拜,效果才会更佳。如果只听法师诵经,自己不看经本,恐怕会因听不懂法师所诵念的经文,而站在那里发呆或胡思乱想。不看经本,随法师拜忏时,也不知所拜的菩萨圣号是什么,超度亡魂的力量当然会减弱了许多。

 

由于悲心和念力恳切的缘故,自己的家人轮流抽空在四十九天以内不断为亡者诵读佛经(尤其是《地藏经》、《金刚经》、和《阿弥陀经》),效果特别好。

 

十三、杀生祭拜,损人损己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所著的《竹窗随笔》上记载:

 

浙江省钱塘这地方,有一位金先生,平日奉持斋戒相当虔诚。他死后神魂附在一个孩子的身上说:‘因为我的善行不够广,没有往生佛菩萨的净土。可是在阴间却来去自如,相当快乐。’

 

有一天,他的神魂又附在那孩子的身上,呵责他的妻子说:‘你为什么要杀鸡来祭祀我呢?因为你杀生,所以现在我走到哪里,背后总是有阴间的官吏随在后头看管著我,所以我无法像从前那么自由了。’有一位孕妇问了她自身的吉凶,他说:‘这一胎是生男孩,母子都平安无恙。下一胎又会更生男婴,生第二个男婴时,母子都会死亡。’到了后来他讲的话,果然都应验了。

 

《大藏一览》上记载:

 

佛陀跟他的弟子阿难在河边行走时,看见五百个饿鬼一边走路一边唱歌,阿难问佛陀,佛陀说:‘这五百个饿鬼的子孙,正在替他们修福,他们快要解脱苦海了,所以他们唱歌跳舞,表示高兴。’后来又遇到好几百个饿鬼很伤心地走过。阿难又问佛陀,佛陀告诉阿难说:‘那些饿鬼的子孙正在为他们杀生祭祀,而不肯作福,所以饿鬼身后有火逼迫他们,因此他们在啼哭。’

 

世俗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祭祀时多准备一点丰盛的酒肉,就可光耀祖先,殊不知这样做,反而害了他们的祖先。(见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

 

大部分人办丧事,不但杀生请客,而且弄得杯盘狼籍,鸡鸭和鱼的骨头到处乱扔,真是减损福德,增加恶业。这种办丧的方式极不合理!《地藏经》告诉我们:办丧事不可杀生,以增加亡者的负担和痛苦,而且一切新鲜水果和饭菜都要先供养十方佛菩萨和圣贤,才能食用。饭粒和菜渣不可掉在地上,一则表示惜福,二则不致引来蚂蚁和其他小昆虫,无意中被践踏而死。

 

第七章 结语(感言)

 

一、现代教育的危机

 

——游于艺,而不志于道(本末倒置);

——重物质,而忽略心灵(舍本逐末)。

 

孔子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一句话启发我们为学应先本而后末,由内而及外,这样才能体用兼备,华实并茂。

 

现代的教育太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出来的学生大多只知‘游于艺’,而不明白‘道’是什么东西?只知贪名求利,而不晓得什么是‘仁义德行’?

 

现代人大多只重视物质生活,而忽略了精神生活;甚至以为玩弄物质就是精神的享受。殊不知老子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教诲;佛陀也把‘色’和‘声’称之为‘色尘’和, ‘声尘’,因为除了圣乐和梵呗以外,一般现代音乐大都像灰尘一样,是会蒙蔽心智、覆盖德性的。有许多学科,明明是研究物质,怎么是精神呢?心理学是一门‘挂羊头,卖狗肉’的学科;表面上有精神的味道,其实研究的都是有关行为的科学。

 

许多现代人都认贼作子,以为思想、观念和意识是‘真心’。其实,他们所谓的观念,就是佛经上所说的‘法尘’,‘法尘’就是意识所攀缘的名相;这种东西跟‘色’、‘声’、‘香’、‘味’、‘触’一样都会蒙蔽心智,所以也叫做‘尘’。

 

我们一般的思想,其实都是‘妄想’和‘杂念’。以思想来研究心性,无异是在缘木求鱼,永远办不到的;因为脑中有妄念,就无法产生清净的心智。好比水本身动荡不停,就会失去照明的作用。

 

当我们有了杂念和思想,就无法了解真正的心性。譬如:海水激荡时,我们只见到波浪,而见不到水。所以经上说:‘离开了分别的妄念和意识,才能明心见性。见到心性是非常美和非常愉快的一件事,因为真心亘古常存,不生不灭,比虚空还广大(心包太虚)。’有了这种胸襟,可以引发民胞物与的同体大悲、无限量和无条件的慈爱心。

 

圆觉经上曾说:有杂念的人,无法见到万物的真相。这好比船只正在行走时,船上的人就无法见到岸上景物的本来面目;当我们坐在正在行驶的船只上,我们以为岸上的景物在移动,这就叫做‘舟行岸移’。由此可知,我们所见到周遭世界,都是‘错觉’或‘幻觉’。

 

由于现代教育不研究心性的道理,而把毕生精力都投注在知识和技艺上;这种‘舍本逐末’、‘骛外遗内’的毛病,造成了许多‘失落的一代’和‘迷失的自我’。

 

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只游于艺,就好像树木只有枝叶而没有树根、只开花而不会结果一样。不明白心性和智慧的道理,而一味追求知识和技艺,到头来还是机械性的东西,对人类的和谐与幸福没有多大帮助;因为和谐与幸福真正的泉源在于内心的宁静而非向外境追求。所以技艺和知识,没有道德和仁爱做基础,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人类。难怪现代的社会问题和犯罪行为层出不穷。

 

古人因为有道德和仁爱做基础,所以研究学问目的在济世;今人研究学问,不以道德和仁爱做基础,所以目的大多在赚钱发财。只有技艺,而没有道德理想,生活的内容和人生的意义将是多么贫乏!因为他的生活是刻板而没有情趣的。这种人纵使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美其名叫做‘专家’,其实只不过是‘匠’字号的人物而已。

 

孔子说:‘行者余力,则以学文。’佛陀也告诫我们:‘先学好有关心性和人生的真理,再读其他知识性和技术性的书籍;因为世俗的知识和技能,只是菩萨用来度化众生的工具罢了。’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先学‘解除切身的烦恼’、‘明见自己的心性’以及‘利益一切众生’的真理。自己分内的问题不解决,不会待人处世,学习再多的知识和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所以我们应该明辨这件事情的内外利害、轻重急缓,研究学问才有受用,才能学以济世。

 

本书介绍许多道德和命运的关系,其目的在于希望诸君多在心地和品德下功夫,五福自然就会临门。

 

二、摘要

 

本书的主旨在于探讨五福的意义、种类、原因、条件和关系,并且介绍获得五福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福是长寿,长寿主要是慈悲心所感应的结果。

 

第二福是富贵,富贵是施舍和恭敬心所感应的结果。

 

第三福是康宁,康宁是清净心所感应的结果。

 

第四福是好德,好德就是叫我们广结善缘、多积福德、锻炼心智。因为前面三种福都是世人享用的果实,而其根本原因就是好德。假如我们今生不多播好德的种子,那么福报享用尽了,必然遭到贫穷、下*、多病和短命的恶运。

 

第五福是善终,善终是由于我们行善而不执著善的行为、名相和果报而获得的。换句话说,善终是心无挂碍所导致的结果。

 

一切福德和智慧都离开不了心地,只要我们在心地上多下功夫,多播善种,常拔恶草,常以慈悲的水灌溉心田,常用智慧的光普照善苗,必然会开出五福的美果!

 

所以说:‘幸福来自内心,不要向外寻求!’从外境和物质当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而且肤浅的;因为外在的事物都会产生变化,怎么能*得住呢?

上一篇:如何使孩子听话
下一篇:五福临门05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