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老—“清风明月,大道天真”
清风明月,大道天真”,这是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先生在2001年纪念赵朴初老居士圆寂一周年时题写的纪念词。
朴老是安徽太湖人,1907年出生于书香门第。他幼承家学,聪颖过人,早年在苏州东吴大学肄业时,受到一位教授的影响,对佛教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由此,朴老开始深入探究佛教哲理,皈依了佛教,并从事佛教和慈善救济工作。近亿个世纪朴老总是在不断提高自己,为佛教、为众生、为中国的慈善事业不停地做贡献。
朴老是长期从事慈善工作的先驱者。1937年“七七”事变的时候,30岁的朴初先生正担任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的常务委员,主持着异常繁重的日常工作。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敌人的炮火,夜以继日地救助、安顿、输送难民。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在救济灾民的政府干部因险情四散离去的时候,朴老于深夜独自高举一面红十字大旗,徒步率领上万灾民脱离险境,并一一叩开紧锁着的寺庙、剧院大门,将灾民一一安顿好。在抗战爆发后的三四年里,经朴老统筹负责收容的难民前后共达五十余万人。对难民除供给食宿、医药等生活治疗需要外,他还邀集教育界人士对难民进行文化教育和抗日救亡教育。尔后,朴老以维护上海治安,拟将沪上的流氓、游民等送往温州开荒自养为名,取得当局同意后,亲自将一批批受过教育训练的优秀青壮年难民和干部送往抗日前线。
四十年代末,朴老同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会密切合作,为救济难民和上海的贫民,向解放区运送许多物资,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春天,根据赵朴初的建议,福利会和其他几个机构成立了‘临时联合救济会’(简称联救会)。国际上援助的大部分物资都是宋庆龄通过联合国经济合作署搞到的,每来一批物资,孙夫人都要我们把物资分成A类和B类,A类物资要送到解放区,B类留在上海,救济了成千上万涌向上海的难民和在贫民区、孤儿院和儿童们。
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严重的灾情牵动着全国广大佛教徒的心,也引起了92岁高龄的赵朴老的极大关注,他多次指示中国佛协有关负责人,要求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发动全国佛教界积极支援抗洪救灾,尽最大努力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共度难关。
赵朴老还关心着国际人道主义慈善救助事业,1985年5月,非洲大陆经历严重干旱,朴老从本人的和平奖中取出二万元救助灾民。1988年8月,孟加拉国遭受大水灾,朴老捐款救助。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发生阪神大地震及东大寺观音阁遭遇火灾,朴老都指示佛教协会捐款慰问。
几十年前,朴老所进行的这些慈善救济工作,不仅为全民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中国的慈善事业史上写下了永不退色的一页,为我们今天的慈善工作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他说,慈善之心人皆有之,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去支持,怎么样去发扬。
赵朴老一生生活简朴,个人却捐赠财物无数,他以自己的非凡人生,在中国慈善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所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活菩萨”、“慈善老人”、“大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