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簇簇新蕨已迫不及待从路旁伸出了拳头般的嫩茎,低头颔首,十分羞赧

中华吊皮椎,五棵树像一个家族,各自生长,根部相连
这是一片古老的山水,同时又是一个年轻的自然保护区。
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才两年多,但它呵护的这一片山水,却早在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就已诞生。
如今,这片保护区的生态领域正不断出现新的神话:2007年初冬,全球濒危鸟类中华秋沙鸭在这里发现;今年初,濒危鸟类黑鹳光临白盆珠水库;今年3月,一位植物学家在初步进山后,更对这里惊叹为植物宝库……
远古联姻
一座一亿年前的山,几十年前,山脚修了一个水库
惠东莲花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主峰高1337.3米,为粤东南第一峰。天气晴明时,传说从山脚仰望,可见高山之巅,云蒸霞蔚,似有万丛莲花层层绽放,故得名。
而依偎在山脚的白盆珠水库,则位于西枝江上游,库容12.2亿立方米,为广东境内第四大水库。
两者的叠合便构成了这一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版图。
然而,在自然地理的形成史上,两者却相差了千万年。据地质考证,莲花山为南岭余脉,早在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燕山时期,由于大陆板块间的巨大撞击,莲花山随同其它南岭山脉一样,被不断隆起上升。到侏罗纪末期,因燕山运动而导致的一系列大规模花岗岩石侵入和构造断裂活动,最终形成了这一片山脉。
以前的莲花山脚并没有湖。1957年,为改变粤东南山区的山洪易涝及发电蓄洪需要,这里开始拦河筑坝,修建水库。后60年代由于大批援建水库的苏联专家撤走,水库工程一度停工。直到1987年,耗资数亿、移民2万-3万人的白盆珠水库才正式建成。
“修建水库时,大量山区移民被转移,他们砍走了大量山林,使得海拔400米以下一度成了光山”,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山脚水库湖泊的诞生,几乎给古老山体带来了一场劫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山上土壤多为红壤、黄壤,没了植被覆盖后,暴雨造成水土流失,大沟小沟‘血’流成河,从山上滚滚而下,最深的沟谷可达2-3米。”
1995年起,当地政府惊醒,开始转身每年投入80万元巨资,保护这一片古山新湖。2006年2月,政府将莲花山和白盆珠水库两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合二为一,成立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在抢救性措施下,在这片古老的山水间,众多珍稀动植物保存了下来。
深山为家
它们从冰河期就生长在这里,它们是森林里当之无愧的隐士
3月底,挑一个阳光不错的清晨,随保护区工作人员进入莲花山腹心地带。春天还早,深山向阳处,一簇簇新蕨已迫不及待从路旁伸出了拳头般的嫩茎,低头颔首,十分羞赧。
个子颀长干瘦的赖子青,是保护区管理站站长,也是众多造访者的进山向导。“这是苏铁,国家二级,这里很多,随便就可以看到。”他指着路边陡坡上一株蕨类植物说。
越往深山走,山道边能发现的古老蕨类植物便越来越多。“这是巴戟,国家二级,新发现不久的。”山坡上,一株纤弱的卵形叶植物正在伸展新叶。这种别处不多见的巴戟长大后,会长成藤状,附着于其它大树上。而同样珍稀的中华吊皮椎,通常三五株一起生长,类同一个家族;山腰的一簇,在四五根大树分别长成后,根部却又融成一体,神奇而未解。
这些古老孑遗植物,早在人类远未诞生前的冰河期就已生长在这里。它们是森林里当之无愧的隐士。
那些在中国珍稀保护植物名册上赫赫有名的植物,在这片远古大山里,因其多,便显得低调起来。比如同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金毛狗,披着它四散的绿叶,慷慨地将那长了厚厚一层绒毛的根部裸露在大石上。因其毛能止血,肉能充饥,山里人亲切称之为猴头。还有叶子绿油油的草珊瑚、根部结着圆圆坚果的野菠萝以及民间传说能治各种喉病的木郎子等,也都这样毫不张扬地长在深山沟谷中。
“哑”鸟造访
水库区收留了一只前来过冬的黑鹳,它形单影只站在残垣上
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上正好处于热带的北缘和亚热带的南缘,地球的同纬度地区大多为荒漠地貌,莲花山却为大量珍禽异兽营造了一个安乐之所。
山路七弯八绕,在一片山谷处,赖站长和保护区人员突然加快脚步,向前面大潭小跑而去,他们惊喜而小心地招手:在密林深处的这一清潭中,竟找到了娃娃鱼!
潭水不过数尺,清澈见底,水中几块突兀大石,布满青苔。就在大石缝中,两条不足一尺长的小娃娃鱼,一动不动地趴在大石上,小趾爪在清澈潭水中看得一清二楚。也许是被突然造访的脚步声所打搅,眨眼间,这两条浑身通黑的小东西便消失在了水中,四周连尘滓都未见一丝荡起。
在海拔800多米处,往山上看,森林一望无际,而透过林木往山下看,一汪浅蓝色水湾正恬静地环绕在山脚。据监测,白盆珠水库的水质常年处于国家一类水质标准。
这片纯净天然的水库大湖,近年来也吸引了不少珍稀濒危候鸟前来过冬。3月底,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水库区找到了一只前来过冬的黑鹳,它形单影只,孤独地站在一截断壁残垣上。
黑鹳是一种奇特的候鸟,成鸟身高可达1米多高,但它一经长大,便再也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变成一种“哑”鸟。近几年,全球已不足1000多只的黑鹳,已越来越少被发现了。
3月底,保护区再次意外找到了一只被猎人下夹子误捕的豹猫。“夹断了一条腿,大约10多岁,7-8斤重,通体白色有黑色斑点,非常凶”,保护区目前正在对这只猫科动物进行救治,希望将其治疗康复后放生。因莲花山脉与南岭诸脉相连通,群山延绵数百公里,相关专家认为这里是大型猫科动物的理想生活场所。
深山藏古刹
海拔960米处,深山突然出现一处平坦谷地,坐落着建于明贞祯年间的莲花寺。
寺庙有五六僧众。住持一山师傅见有客人到来,让弟子端出满满一箩箕贡果解渴。“在这山里,我们生活清贫、清静,但多的就是时间。”一山师傅说。山上通讯不便。赖站长说上山前一天就已向一山师傅发了短信预约午餐。“到现在还没收到呢”,一山师傅指着他的手机笑称。
位于保护区另一侧狮子山上的西来古刹,又名西来庵,建于北宋嘉佑元年,距今已经952年。传为从安徽九华寺腾云驾雾而来的点尘无和尚所建。点尘无和尚在此深山野岭餐花饮露,为民众广播佛法,以至后来粤东南的佛教寺院,均来自这座小寺庵。
如今,对西来庵的由来,当地还广泛流传有一首小诗:狮峰曾子饮流霞,醉倒象山岩洞下。几度春风吹不醒,至今颜色似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