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佛学文库>>佛教概况>>隋唐时期“福山”佛教寺院
隋唐时期“福山”佛教寺院
2009年06月18日15:33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2093 字体: 繁體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使文化上也呈现出南北合流,水乳交融的新气象。隋唐时期大兴佛教,隋文帝幼年寄养在尼寺里,13岁才还家。周武帝时灭佛,僧人们就隐藏在杨家,并预言隋文帝日后会做皇帝,重兴佛法。隋文帝深信自己得佛保佑,对群臣宣称“我兴由佛法”。他大力提倡佛教,晚年甚至排斥儒学,为石虎、梁武帝、齐文宣帝等崇佛君主所不敢为,佛教在短期间竟成为国教,达到了极盛阶段。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佛教十分繁荣的时期,新佛教和密教从印度传入。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僧侣,形成了极盛之势。唐代新佛教的代表人物是玄奘,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赏和支持,鼓励他到西域取得真经。这一时期,“福山”建立寺院有:奇泉寺、只楚寺、千佛寺、唐塔寺等。

  奇泉寺,位于上夼村西,距今福山城北2.5公里。据《登州府志》记载:“古寺始建于唐,为当时‘福山’第一大寺院。寺院钟声悠扬,香烟缭绕,庙宇高大,巨檐腾脊,画梁雕栋,古色溢香。嗣后虽有颓圯,但亦历代修葺。” 只楚寺,位于今福山城东北7.5公里,只楚村南。唐圣历年间(698-699)建村。唐先天三年(710)由僧法常法师建。千佛寺,位于今福山城西北15公里处,今古现东村东。据明万历三十年(1602)《福山县志》载:“千佛寺在县西北四十里,唐先天五年(712)僧善庆建。千佛寺在古现南山凤凰岭下,坐北朝南,二进院。以山门、大殿、后殿为中轴线,对称布局。山门3间,中为过道,东西2间各置神像泥塑。前廓飞檐,有花岗岩檐柱1对,上镌楹联。侧门之东西分为钟楼、鼓楼,楼为方形,二层楼阁,十字顶翘角飞檐。千佛置中院,殿塑千佛像,中间供有释迦牟尼巨佛像。后殿为藏经楼,正殿后门及隔院为寺院僧人居所。千佛寺多次遭破坏,历代修葺。” 唐塔寺,位于今福山城南8公里。原有寺,唐代开元七年(719)始建,后毁。现留一唐塔碑文。何僧所建?规模无考。唐开元七年,唐骑尉徐仁礼率诸兄弟姐妹在今福山门楼塔寺庄村东,建造七级浮图刻石塔。浮图(屠)是佛教名词。梵文“佛院”的旧译,一译“浮屠”。因此有称佛教徒为浮屠民、佛经为浮屠经。但也有把佛塔的音译“宰堵波”误译作“浮屠”,因佛塔为“浮屠”,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其大意是:“一个人多做好事,如救人,其功德比你造一座七层塔胜过10倍。”该塔为七层石结构,塔的四周正面镶嵌着石雕浮图。据《福山县志》记载:“每一层都雕镌珠粒,下有莲花作底衬,浮雕画为日月星辰,高山大海等画面。每层还持着金铃,风一吹,叮当作响。后在‘文革’中被拆毁。”

 

上一篇: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 历代高僧辈出
下一篇:台北法鼓山——佛教山头之美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