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注重像教,除供奉崇拜塑像,唐卡是不可缺少的形式。雍和宫保存的唐卡多种多样,总计一千五百余幅,可分为供奉与库藏两大部分。供奉唐卡主要分布在各大宝殿及专学佛堂中,按殿堂主尊序列、殿堂规模以及修习法门的不同,配挂不同内容的唐卡。这些唐卡在殿堂中与佛尊共司一职,同时它又装饰美化了佛堂,它以平面色彩的张力扩展了立体佛尊的想象空间,让佛的世界更具光彩。
雍和宫殿作为寺院的大雄宝殿,主尊供奉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为时间概念的竖三世,殿两侧供有十八罗汉脱纱像,在十八罗汉脱纱像后的两面大墙上就挂有西藏贡呈的十八罗汉唐卡,带有青绿山水画景的十八罗汉唐卡与汉像装束的脱纱彩像形成对比,又为宽阔的殿堂填补了空白,增加了层次,加重了大雄宝殿的威仪。现在这十八幅罗汉唐卡镶框后挂入延绥阁。
在雍和宫后殿门的左右两侧北墙壁上,挂着两幅巨大的唐卡画框高2.8米,宽1.9米,一为大白伞盖佛母,一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两幅女相佛高大而富丽。撑持的大伞,伸张的上千支手臂与层层遍观之目,代表了佛法超人的无边法力。两幅巨型唐卡分侍殿门两边,与主供三世佛尊同向错位而立,这样的殿堂布置,不仅加强了主殿堂供奉的庄严与肃穆,而且延展了佛堂有限空间,以佛法无边,三世轮回,拔苦解难的佛理开启僧众心智。
在雍和宫西北角的配殿,雅玛达嘎楼是现今喇嘛们做佛事的小经堂。是超度亡灵的道场,在殿堂二楼的北面正壁上,供挂着十几幅小幅唐卡,有金刚、护法、及坛城图,一幅最为精美的《西方极乐世界》经变图成为演示西方乐土的美妙图画。作为一种象征,阿弥陀佛会接引逝者的往生,演示人生轮回并得到佛的最大护佑。这里几幅唐卡营造出一个企往的再生世界。
雍和宫药师殿,有七幅据四部医典而画出的藏医草药及施治药理唐卡。唐卡绘制的极为详备,有植物的、有动物的、也有人物病情、病状的深浅表现和施治方法。每一图示下方都有经文说明。这不仅是为此部修学藏医藏药的喇嘛们提供观想,也详细集录了藏药的标本图样,是藏医药成就的集成体现,更是培养藏医喇嘛的最实用的教具。
雍和宫的供奉唐卡与佛像的功用是一样的,它们的供奉特点也几近一致。主殿供奉显宗佛尊,唐卡也多为正尊佛、菩萨的慈悲庄严像。而那些凶愤怒目、多头多臂的密宗佛像,则多在东西两路的配殿中,以密宗殿,数学殿为众。这些怪异多变的护法神并非鬼魂的代表,他们是释迦牟尼佛或高僧大德所收服的立誓顺从佛法、护卫佛法的力士神灵。他们带着佛的智慧与业力也同时护卫着修习奉行佛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