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王能舍宅,赐寺表佳名。风急塔铃语,春深斋磬清。虚空原不坏,眞实是无生。耆宿今何在,花禅亦有情。”《静厓诗稿》
寺中所赞美的寺为贤良寺,原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允祥的宅子。雍正即位后封允祥为怡亲王,怡王府原在王府井东边的帅府园,面积很大,据《乾隆京城全图》所载,除王府井东边临街的一些地方外,校尉胡同以西,金鱼胡同以南,帅府园胡同以北,包括原中央美术学院,这一大片都属怡亲王府。允祥有死后将府邸改为寺庙的遗愿,雍正十二年,改怡亲王府为寺庙,雍正赐名“贤良寺”。第二代怡亲王就又在朝阳门内建新府。有《御制贤良寺碑文》。
碑文中称:“贤良寺者,朕弟和硕怡贤亲王故邸第也。”雍正高度赞扬允祥的功绩:“朕临御之初,晋王藩爵、膺总理之寄,竭忠诚之悃。帏幄于谟,边防大计,以及方田水利,理财用人,皆能区画精祥,赞襄治化,朕用赖焉。八年以来,有如一日。功在社稷,泽在生民。实圣祖笃孝子,朕之爱弟而纯臣也。是由国家昌运,祖宗景福,笃生我王,畀予一人,显一代之伟人,为本朝之良弼。稽诸史策,概不多见焉。生平巨细皆由至性,虽声容言动,皆能纯挚感人。使接者莫不爱敬。且淡漠于富贵,希阔于声色。崇俭约己,乐善博施……”
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下令编修大藏经,在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昼及贤良寺住持超圣主持,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雕,乾隆三年(1738)竣工。全藏以《千字文》编号,自“天”字起至“机”字止,共724字,每字一函,共724函,每函10卷,共7240卷,雕成经版79036块。
乾隆二十年(1755)又将该寺移建冰渣胡同(冰盏胡同)。《宸垣识略》:“贤良寺在东安门外帅府胡同,雍正十二年建。本怡贤亲王故邸舍地为寺,赐名贤良。乾隆二十年移建于冰盏胡同,有世宗御制碑暨今上御书心经塔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