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纪末9世纪初,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教经过商羯罗的改革后,出现了复兴运动,这也推动了尼泊尔印度教的发展。据尼泊尔史料记载,商羯罗在晚年曾访问过尼泊尔,他用压迫佛教的手段大力推行印度教。佛教虽然受到沉重的打击,但在尼泊尔谷地和东北山区仍在流传。嗣后几个世纪,由于佛数和印度教的融合,出现了混合的密教或“新佛教”。印度密教中的主要派别——真言乘、金刚乘、易行乘和时轮乘几乎在尼泊尔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尼泊尔是印度易行乘悉地师(成就师)崇拜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这个派别宣传即身成佛的大乘思想,赞颂《多诃俱舍》在尼泊尔佛教徒中成为日常的行事之一。印度教和佛教密宗的思想和实践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它们的界线很难划清;在印度教中神殿中常常可以见到佛教的菩萨、佛像,在佛教的寺庙中也可见到印度教的神祗。两种宗教徒常常崇拜共同的对象,举行共同的祭祀仪式,并有共同的节日。这种混同的形式自中世纪直至现代一直颇为流行。同时,在佛教中也出现了象印度教一样的种姓制度。在佛教的僧伽中分为朱古巴(僧侣)、班达耶(佛教僧侣的后裔)、瓦吉拉恰利。耶(高级僧侣、密教师)和乌陀莎(商人、金银匠、画匠等出身的僧侣)。在一般佛教徒中也分成若干种姓和亚种姓,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