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派之因,多系思想的不同而起,这在前章已说到一些。到了阿育王时,分派之说却是「四众」而非二部。《异部宗轮论》及《部执异议》(此二论为同本异译),均说僧众破为四众。
西藏传的调伏天及莲华生等,也说佛灭百一十六年,佛弟子以四种语言诵戒,乃分为四派。一切有部以雅语诵戒,系承罗罗的学统;大众部以俗语诵戒,系承大迦叶的学统;(犊子系的盛行者)正量部以杂语诵戒,系承优波离的学统;上座部以(中印方言)鬼语诵戒,系承大迦旃延的学派,并见於西藏布顿所着的《佛教史》(History of Buddhism by Bu-ston)。
玄奘所译的《异部宗轮论》(《大正藏》四九·一五页上),所云四众,是指: 龙象众,持律者如优波离之学徒也。边鄙众,破戒者如大天之流也。多闻众,善持佛语诸经者如阿难之学徒也。大德众,诸大论师如富楼那之学徒也。
此等分派之说,未必正确,然其至少亦可说明因了语言、地域、师承的关系而有派别之出现。